哮咳喘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哮咳喘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ID:26140458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哮咳喘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_第1页
哮咳喘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_第2页
哮咳喘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_第3页
哮咳喘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_第4页
资源描述:

《哮咳喘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哮咳喘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哮咳喘颗粒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炎症的方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方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方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哮咳喘颗粒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哮喘喘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关键词】哮咳喘颗粒耳肿胀足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  哮咳喘颗粒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多年临床应用的验方,由麻黄、半夏、川贝母等6味中

2、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平喘、调整免疫功能等作用〔12〕,本文就哮咳喘颗粒的抗炎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实验材料    动物:L/kg体重。连续给药7d,给药期结束后用于试验。末次给药后30min,所有小鼠用棉签醮0.1mL涂于受试小鼠右耳前后两面致炎。致炎4h后,小鼠脱椎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8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两耳的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用微量电子天秤分别称取和记录左右两片的重量。观察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1.2结果见表1。  2.2对醋酸所

3、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  2.2.1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2~25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药品同上。受试动物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25mL/kg体重。实验动物末次给药30min后,小鼠均经静脉注射0.5%的伊文思兰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体重,随即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0.2mL/只,20min后拉椎处死,剪开腹腔,用6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吸出洗涤液;合并洗涤液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3000转离心15min;取上清液于590nm进行比色,测定各组动物腹腔洗涤液染料光密度

4、值(OD)。  表1各组动物耳肿胀度及抑制率的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2.2.2结果见表2。  表2各组小鼠腹腔洗涤液光密度的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2.3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2.3.1方法将50只体重(200±20)g,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斯匹林对照组,哮咳喘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受试动物每日经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20mL/kg体重。给药期满复制炎性足肿胀模型,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

5、%的角叉菜胶0.1mL/只。观察各组大鼠于复制足肿胀模型前用容积法测量右后足跖容积(标记线以下),作为致炎前的基础容积。然后分别测量致炎后60、120、240、360、720min,足跖容积,比较致炎前后的右后足跖容积变化,即肿胀度。  2.3.2结果见表3、表4。  表3各组大鼠致炎后不同测试时间足跖肿胀率的比较(略)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表4各组大鼠致炎后不同测试时间足跖肿胀抑制率的比较(略)  3小结    本实验结果表明:该药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的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阳性对照药小

6、儿止咳片无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对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中、低剂量组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哮咳喘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