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打造宜居宜游现代攀枝花市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打造宜居宜游现代攀枝花市的研究 参照建设部颁发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及我国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通过对攀枝花市的现实调查调研,对攀枝花建设宜居宜游城市的现实状况分析如下。 1.攀枝花建设宜居宜游城市的有利因素 (1)经济基础雄厚,具有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支撑 攀枝花依托矿产资源使钢铁、资源、钒钛、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突出,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钒钛产业在国际国内优势明显;以南亚热带水果、蔬菜、名优水产品、烤烟、蚕桑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全国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已具雏形;以小桐子为
2、主的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阳光”品牌的生态旅游为绿色GDP的持续增长再助一臂之力。“十五”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1.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2008年人均GDP达37278元,高于成都市(30855元),位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3元,居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5063元,居全省第三。雄厚的经济基础成为宜居宜游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2)资源富集,得天独厚 攀枝花市的矿产、水能、生物、光热和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尤其是钒钛磁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被誉为“钒钛之都“,且配套矿产资源
3、丰富集中,为攀枝花主导工业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攀枝花市自然旅游资源,现代工业文明、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着较高的品位,全年平均气温19.7℃,四季温差不大,冬节不冷,特气候资源使其旅游资源与四川省北部、中部形成很强的互补性,省政府将攀枝花旅游产业作为四川旅游的后劲进行培育。 攀枝花市是全国三个农业光热区之一。独特的光热资源特别适合打造现代观光、立体特色农业。这些都为攀枝花宜居宜游市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3)区域优势明显 攀枝花市是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城市,是长江沿岸城市向川
4、西南、滇西北市场扩散的重要中转站,是四川省通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门户,较高人口集聚度和高城市化率,使之成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人才、技术、资本、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聚集地。 攀枝花是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未来通往泸沽湖的重要节点;四川省人民政府明确将攀枝花市列为四川“十一五”发展的新五大旅游区之一—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四川新五大旅游区建设和川滇旅游区域合作的大格局中,攀枝花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 (4)政府对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力支持,市民生态
5、意识强 2005年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明确把旅游产业列为攀枝花市的第六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壮大,为配合四川省2020年建成生态大省战略,2008年攀枝花市也编制出了《攀枝花生态市建设规划》,拟于2015年建成生态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此外,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卫生模范城市的创建等都为宜居宜游城市建设奠定了有利条件。2005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重要性,生态意识较强。 2.攀枝花建设宜居宜游现代化城市的不利因素 (1)生态破坏、环境污
6、染严重是制约攀枝花宜居宜游城市建设的首要因素 作为资源性城市,攀枝花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较低。具体表现在:一是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严重。二是主城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园林艺术景观单一。三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农业利用难度大。 (2)产业结构单一,能耗高、效率低下是制约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素 攀枝花呈现出山区大城市、河谷大工业、干热大水电、脆弱大生态、新城市老工业的特点,“大工业、小农业”、“大城市、小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工业占了绝对优势,并
7、且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炭及矿山开采、冶炼、电力、化工等重工业为主,产能落后、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门类简单、产品深加工不够,产品附加值低,尽管人均GDP居四川省第一,但是人均净产值并不高,单位能耗、单位增加值排污指标远高于同行和全省水平,大而全的企业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少,科技队伍专业门类极不平衡,资源产业人才众多,其他人才缺乏,城市经济过分依赖主导性资源产业,城市经济受资源市场供求变化影响大,发展不稳定,并且由于农业和服务业的滞后弱小,消费品对外依赖性强,使市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物价水平较高,消费对城
8、市经济的贡献率低,造成利润向外转移的现象,从而形成了城市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障碍。 (3)对外交通联系不畅、运力不足是宜居宜游城市建设的瓶颈 攀枝花经济结构决定了对外运输对铁路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而攀枝花市对外联系铁路却只有一条成昆线,其运力十分有限。 公路运输里程少、布局不合理,等级低,对外联系弱,除西攀、攀田高速沿线的县市外,攀枝花到其它市县尚无高速通道,对外公路交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