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

ID:26127803

大小:1.72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1-24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_第1页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_第2页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_第3页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_第4页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张洪程1机插水稻生产发展概况水稻栽培机械化特别是移栽机械化,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研究,但迄今尚未得到普及。分析这种状况,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50多年的实践证明,为适应常规的带蘖中、大苗栽培体制,研究适用的移栽机械尤其是拔秧机械难度很大。经近10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引入并改进日本的带土小苗插秧机械,移栽作业性能较为可靠,目前已在有些稻区得到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约束型的农业大国,水稻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必须以持续提高单产为前提,与此同时致力于劳动生产率及投入报酬率的不断增长,从而才能形成符合国情的水稻集约化生产体系。分析国内水稻主产

2、区长期形成的中、大苗栽培体制,其不但利于扩张水稻的生长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同时更利于发挥多蘖壮秧在大面积平衡高产以及抗逆防灾方面的优势。而机插小苗栽培体制在上述诸方面则是弱点,这就在相当程度上给普及应用带来了困难。加之配套的以密播带土小苗密植为核心的机插水稻栽培体系,单位面积负载的稻株与穗数过于饱和,极大地制约了个体生产力,进而抑制了群体生产力,因而难以充分发挥水稻品种的增产潜力,尤其对于个体繁茂穗型大的杂交水稻更是如此,并大幅度增加了种子成本。对于大致位于北纬31°-35°的江苏,由于其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在麦稻复种为主体的两熟制作物高产地区,推广小苗机插体制还暴露出另外一些突

3、出的矛盾,例如在苏中、苏北地区,它限制了生育期长的高产水稻品种的利用。35为了打破小苗机插栽培体制的局限性,增强其在我国特别是麦稻复种地区的适应性,必须在综合吸收日本等国外研究成果与我国有关改进成果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较大的突破,建立适合国情的机插水稻栽培理论新体系,机插稻作才可能以较快的速度获得普及。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采取了水稻叶龄模式、作物群体质量基本原理与机插水稻实际结合的方法,对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理论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的实施,更加强了机插水稻高产实用技术的开发。现将所获的有关结果,作一初步整理与归纳,期望为机插稻作发展中问题的

4、解决,在理论上提供新依据,在实践上提出有效对策与技术。特别是近几年来,江苏围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开发适应农民现阶段购买能力的高性能插秧机械。2004年又与韩国东洋农机株式会社合资合作,成立我国第一个生产高性能插秧机的生产厂。东洋步行式插秧机性能稳定,价格适中,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与此同时,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在各地进行试验,也取得了实用化上的突破,实现了低成本培育秧苗,迄今标准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等技术规范已基本成熟。江苏水稻种植机插化的另一个重要突破是,初步探索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机插秧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目前全省插秧机经营服务已形成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种田大户购买,以自购自用为

5、主,并为周围农民服务。第二种是农机大户购买,进行社会化服务。第三种是农机服务组织购买,个人承包经营,实行有偿服务。前两种模式以个人投资为主,目前已占据水稻机插秧服务市场的“半壁江山”,这标志着水稻机插秧服务逐步走上了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道路。通过技术和机制创新,江苏水稻机械化移栽得到了发展。据统计,至2004年拥有插秧机6200多台,机插示范面积近150万亩,接近全省水稻总面积的5%。机插秧试验示范遍布全省60多个县(市),涉及756个乡镇、农场及2813个村组,全省水稻机械化插秧大面积试验示范取得成功。2机插水稻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途径2.1主要生育特点目前,江苏机插水稻秧苗叶龄普遍为3-

6、4叶,部分超龄秧已为4.1-4.5叶。与大面积人工常规栽插的6-8叶中(大)苗相比,在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与产量形成上,机插水稻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2.1.1生育期的变化35江苏中、晚粳稻小苗机插是在同类麦茬上与中、大苗同时进行的。小苗秧田期缩短10-20天,本田期各生育期均有所推迟,但成熟期仅迟5-10天,即全生育期短5-10天。例如盐粳2号机插稻多年平均,全生育期为142天,比常规手插苗短6天,其中主要是营养生长阶段明显缩短,其次是营养生殖生长阶段,而生殖生长阶段表现较为稳定。2.1.2营养器官建成的特征2.1.2.1分蘖模式由于播期与秧龄等的不同,机插小苗稻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分蘖模式,图1

7、。(1)小苗属一段本田分蘖型,其所有分蘖均在本田发生。一般机插小苗理论一次分蘖蘖位少2个左右,且减少的为有效蘖位。Ⅰ、Ⅱ分蘖一般不发生或发生率极低,最高无效蘖位不分蘖或发生率低,因此单株分蘖量小。一生中分蘖连续发生且相对集中,由低位向高位的各蘖位分蘖发生率连续起来呈单峰曲线,通常是理论最高有效蘖位及其上下各一个蘖位的分蘖发生率较高。中蘖位分蘖是分蘖穗群的主体,有效分蘖生长量小,一生的叶片数少(表1),为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