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04668
大小:1.65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砂和黏土首师大版小学科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教学基本信息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课题砂和黏土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科学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同时,课标中也指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使学生“做”得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怎么样“做”。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终生难忘。”2.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的位置本课在教学中属于“地球与宇宙”的领域,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中地球的
2、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的探究内容。从内容看也属于“物质世界”中“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具体内容标准: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对应的活动建议是搜集、观察各种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加以比较、讨论。同时它也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具体的内容标准: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者图形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2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人与大地》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初步认
3、识地球上的生物和水及空气之后,认识地球组成的又一重要内容。本课教材中要求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点入手,再经过实验对比,认识砂和黏土的特性,以及探究砂和黏土的渗水性。砂和黏土又是土壤的主要成分,为专业技术知识共享WORD格式可编辑学习有关土壤的知识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在学习了动物、植物、水和空气之后,已经初步具备了对事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分类能力;他们对砂和黏土有一定了解:知道在生活中很常见,这些都是本课学习的基础。但北京的学生对砂和黏土也是很陌生的,他们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外表的一般特
4、点上,很少会去深入探究砂和黏土更多的奥秘。知识上:学生已经知道了砂和黏土是常见常玩的物质,几乎每个儿童对它们都有所认识并感兴趣。本课选取砂和粘土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观察、比较砂和黏土的不同点入手,再经过实验对比,认识砂和黏土的特性,并了解他们的用途。能力上: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很多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对他们来讲比较困难,科学思维能力(如归纳能力、想象能力)还很欠缺,是需要在科学课中逐步培养的。认知特点上: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感知砂和黏土的
5、一些特性,便于学生想象及猜测。在讲课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前测,出示砂和黏土的图片,72%的学生能够识别哪幅图是砂哪幅图是黏土,只有25%和3%的学生是分辨错误和不知道的。对于它们颗粒大小的比较,9%的学生认为砂的颗粒大,而66%的学生认为黏土的颗粒大,还有25%的学生是不知道的。这一情况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重点观察感知。对于黏性的比较,100%的学生都知道用黏土能够捏成各种形状。对于渗水性的比较,学生还不理解这个概念,所以我用学生理解的文字和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如果往盛砂和黏土的容器中倒水,哪个漏出的水多?56%的学生都知道是砂漏出的水多,22%的学生认为是黏
6、土漏出的水多,还有22%的学生是不知道的。(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观察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四)技术准备:砂、黏土、放大镜、小碗儿、水、漏斗、烧杯、铁架台、实验记录单颗粒大小有没有黏性渗水性强弱砂专业技术知识共享WORD格式可编辑黏土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砂和黏土的颗粒大小、黏性和渗水性的不同。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砂和黏土,提高学生运用感官了解事物的能力。3、通过小组设计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且更加了解、认识对比实验。4、通过小组合作、
7、讨论、交流等养成学生倾听他人意见,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使用放大镜观察砂和黏土的颗粒大小;知道砂和黏土的渗水性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设计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对比实验教学流程: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利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激发兴趣,确定主题区分初步观察,描述颜色与颗粒观察砂与黏土的不同同学生分组实验扣馒头,观察黏性大小进一步观察,描述黏性大小进一步观察,描述渗水性不同学生实验观察记录,比较渗水性不同,总结不同原因体会砂和黏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砂和黏土的日常应用系统整理,加深印象课堂总结4.教学过程环节中体现依据学情而采取的教学方式的设计
8、、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一、教学引入 (教师出示沙漠、黄土高原挂图) 谈话: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