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03802
大小:1.27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18-11-24
《不同培养基对‘洛阳红’牡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星雪浪’、‘黑花魁’和‘大胡红’4个牡丹品种的鳞芽的组培中发现,组培条件下繁殖系数小的牡丹品种与自然条件下的品种相一致。安佰义[13]将60个牡丹品种的扩繁系数以及扩繁特性进行比较以后,得出了扩繁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基因型。但陈笑蕾[14]在自然条件下对‘洛阳红’、‘肉芙蓉’、‘胡红’、‘乌龙捧盛’、‘鲁菏红’和‘朱砂’6个牡丹品种的研究中发现,增值系数较低的为‘乌龙捧盛’;而在以鳞芽作为外植体的研究中,‘乌龙捧盛’的增值系数最高。1.2.2牡丹组培外植体的选择植物体或器官、组织、细胞等作为培养的对象成为外植体。目前,在牡丹组织培养中已报道的所采用的不
2、同部位的外植体有多种,如胚[15-18]、腋芽、顶芽[12]、花药[19]、茎尖[20-22]、幼叶[13,14,23,24]、叶柄[13,14,24,25]、主根韧皮部[26]、土芽[24,27]、萌生条[11]、心皮、雄蕊[24]、花丝和花瓣[28]等等。1.胚培养目前关于牡丹胚培养报道主要是幼胚培养[15]和成熟胚培养[29-32]。王广东等[33]用牡丹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来进行离体培养,结果发现WPM培养基更加适合成熟胚离体的培养相比于MS培养基;最佳起始培养基为WPM+GA31.0mg/L+6-BA1.0mg/L。Brukhin和Batygina[34]以不同生长时期的
3、Paeoniaanomala种胚作为外植体进行胚培养,经研究发现经过球状胚阶段后的胚状体经过培养才能增殖,成熟种子的胚在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和1/2MS的培养基上都能形成正常小植株。2.芽培养目前已报道的牡丹芽的培养中,多以鳞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休眠芽[12]、腋芽[30]、顶芽[30]和花芽[35]等,并且在所有的鳞芽中,休眠芽的分化表现为最好,分化率达到94%,花芽的分化率最差为16%。芽培养的好坏与不同的取材时期也有一定联系,12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取材,芽经过低温休眠、充分分化,其营养物质积累丰富,且鳞片紧密包住内部芽体,从而降低其污染率,提高成活率,萌发时间较早
4、,因此这个时期取材最好[12,30]。3.根培养植物的根培养对生产药物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仅仅能够在根系中或者主要是在根系中合成的一些化合物,植物的离体根培养则为这些化合物的生产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36]。其中,药用牡丹中有效部位是根皮,俗称为丹皮,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吐血、经痛和摔打淤血[37]。时侠清等[26]通过采取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采用‘凤丹白’这一牡丹品种的韧皮部作为材料去诱导愈伤组织,得出2···万方数据···第1章文献综述以下结论:在MS培养基里加入1.0mg/L的2,4-D以及5.0mg/L的TDZ或者1.5mg/L的NAA以及5.0mg/L的TDZ,并且
5、在温度为29℃、黑暗的条件下进行继代培养,可以极为显著的提高牡丹根皮的愈伤组织增长倍数以及丹皮酚的含量。4.叶片和叶柄培养叶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光合作用器官,还是一些植物的重要繁殖器官,因此离体叶片的培养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植物中有很多叶片具有非常强大的再生能力,能够从植物的叶片中产生不定芽,可以增添培育新品种,因此研究组织培养的方法极其必要[38]。李丽霞等[23]用‘荷花紫’、‘大胡红’这两个牡丹品种的幼叶作为外植体,研究出适宜的初代培养的培养基配方是1/2MS+KT0.2mg/L+2,4-D4mg/L+NAA0.4mg/L+CH200mg/L。5.茎尖培养
6、目前,牡丹组织培养中茎尖的培养主要针对芽的茎尖,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29]。孔祥生等[11]以‘姚黄’、‘洛阳红’的休眠芽的茎尖作为培养材料,在培养基1/2MS+GA30.5mg/L+BA1.0mg/L中获得了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张龙勃等[39]以‘胡红’休眠芽茎尖为培养材料,在培养基MS+KT0.5mg/L+BA1.5mg/L的培养基中获得幼苗。谢静萱[40]以牡丹枯枝上腋芽的茎尖作为培养材料,在含5%蔗糖的培养基MS+BA2.0mg/L+LH0.5g/L+NAA0.2mg/L上获得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芽。6.花药和花粉的培养近年来人们利用自然产生的单倍体,经加倍后作为育种材料取
7、得了一定成绩。但自然界中产生的单倍体频率很低,阻止了在育种和实践中广泛应用[41]。随着植物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也得到广泛证实,因此在离体条件下来培养花药,人为的改变小孢子发育途径,使配子体的发育途径终止,进而转为孢子体的发育,通过器官发生或胚发生的途径,来形成完整的具有单倍体遗传因子的植株,从而为人工大量的生产单倍体植株提供有效的手段[42]。经过30多年研究发展,利用花药进行培养来产生单倍体遗传因子的植株方法已在很多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上取得成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