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96661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诗经》中的环境生态思想浅谈__李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诗经》中的环境生态思想浅析李蕊建筑技术科学sj1035班学号:201020232023摘要:《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代表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著作之一。它所闪烁的智慧光辉不仅促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更值得今人的研读思考。本文从古代先民的环境生态思想观上再读《诗经》,在了解《诗经》内容与所处时代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畏天”、“敬天”、“顺应天命”以至“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化过程中,发现古代先民的天人相处、先民生活、国土营建、环境保护等活动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并从景观规划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浅看《诗经》中
2、的环境生态思想对当代社会城市发展的启示,望以古老的智慧启发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词:《诗经》、环境生态思想、敬天思想、顺应自然、天人合一1、《诗经》及先民生活环境简述《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中国先民诗歌,后经孔子删定为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是土风、风谣、民歌民谣,它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被称为“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雅”是宫廷乐歌,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现存四十篇。《诗经》广泛的反映了先
3、民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集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等各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史念海先生等学者的考据,《诗经》时代的生态环境情况为“当时黄河流域主要是森林地区,大致从渭河上游及更西的地区开始,一直到下游各地。黄河中游西北部是草原地区。森林中兼有若干草原植被,而草原地区也兼有森林茂盛的山地。”[2]物产与资源的极大丰富产生了周代先民以农为主,渔猎并取的生活方式,并使自然与人的关系极为亲密,同时也造就了古代先民朴素的环境生态思想。2.《诗经》中体现的生态环境思想2.1由“畏天”到“
4、敬天”的自然崇拜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回避、敬畏、征服、协调的过程。上古时期,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强烈的生存欲望驱使下,先民与自然界进行着长期抗争,并不断的观察着自然规律。文明初启的人们往往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万物感到迷茫与敬畏,并由此产生了无数的崇拜图腾。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中对于商族的起源做了这样的描述。不仅“玄鸟”这一自然物作为祖先神被商人所崇拜,“天”更是成为呼风唤雨、决定人命的至上神,这种“敬天”思想对后世的“天命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相应而生的祭祀行为更是延传千
5、年。“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暳管声。”正是《诗经·商颂·那》中描写春秋时期商族后裔宋国襄公在鼓乐声中祀祈神明、保佑其顺利开拓疆土的盛大场面。而从周代开始,更是以对大自然山川河流等的祭祀巡守活动来集中体现古人对“天”的敬重。如《周颂·般》中对武王克商后的巡守而祭河岳的情况描述:“于皇时周,陟其高山,齢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武王登上巍峨的高山,眼前峰峦叠嶂,众多河流汇聚于黄河大川,普天之下,都服从周朝的命令。这种“敬天”的思想弥漫于商周时代的宫廷、民间,成为当时人们各种活动的思想基
6、础,更成为后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天人合一”理论的发展原点。专业技术知识共享WORD格式可编辑2.2“顺应自然”思想指导下的国土营建在“敬天”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诗经》中祭祀诗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商代与周代先民对于“天”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商人注重天命,但这种“敬天”的意识仅仅在于等待神灵的赐福,甚至盲目、愚昧的认为“天”会一直眷顾并帮助王朝。而周人的“敬天”思想则更加趋于理性,认为“敬天”的要求在“顺应天命”。“天命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作用于人事,而是根据人们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做出赐福还是降祸的选择,因此周人充满了
7、浓厚的‘配天’思想。”[3]如《诗经·大雅·文王》中推崇文王之德,说其建立的周朝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意为周王朝虽是古邦国,但承天命建立新王朝。周王朝的光辉荣耀,完全是遵照天命的旨意。其中:不(pī)同"丕",大。)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周人对于其生活的生态环境提出了“顺应自然”的要求。如在《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三之日于在耜,四之日举趾”(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等农民生活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周人顺时而为的观念。“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并不是消极的祈求天的帮助,而是充分发挥
8、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看做是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的行事准则,是天人和谐的过程。在它的指导下周朝及其后代王朝的王国营建和土地开发更加趋于理性,我们今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想也可以在那个时代略窥雏形。①、重视绿化造林《大雅·皇矣》中有一段周太王在岐山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描述:“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