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96451
大小:10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4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本科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附件2: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申报部门(单位):艺术设计学部课程名称:《标志设计》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验)√理论课(含实验)□实践(验)所属专业:艺术设计课程负责人:郑声申报日期:2007-12-11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教学部制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注:本申请表须双面打印。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郑声性别男出生年月1972年5月最终学历本科职称
2、讲师电话13353311178(675651)学位学士职务艺术设计学部主任传真所在部门(单位)瓯江学院艺术设计学部E-mail84330024@qq.com通信地址(邮编)温州市洪殿北路夏屋社区温师院宿舍2-104研究方向平面设计1-2教学情况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标志设计》、专业课、周学时14、班级数1、学生总人数20《综合丝网》、专业课、周学时12、班级数1、学生总人数12《图案》、专业课、周学时14、班级数1、学生总人数20《构成(平、色)》、专业课、周学时14、班级数1、学生总人数17《印刷工艺》、专业课、
3、周学时14、班级数1、学生总人数13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12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2006/2007年度校优秀教师1-3学术研究*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课程类别:专业课2.教学队伍情况2-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郑声男1972、5讲师平面设计主讲教师、负责人柯奭男1973、6讲师平面设计、摄影主讲教师刘明刚男1971、9讲师平面设计主讲教师王素柳女1980、10助教设计基础、国画主讲教师2-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4、、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在读3人、本科1人年龄结构:30-40岁3人、20-30岁1人师资配置情况:师生比1:20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三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课堂教学和企业标志设计的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接触、了解社会上实际的标志设计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4师资培养近三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制定了完整的师资培训计划。课程负责人郑声在教学之余一直接触和从事社会上
5、企业的标志设计和形象策划,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刘明刚正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柯奭正在苏州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王素柳2005年至今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学部初步建立了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与设计师相结合的具核心竞争能力的教学队伍。 依据学院《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本课程青年教师有明确的年度进修计划,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级教学、学术研讨活动和科研活动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的综合
6、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开拓了学术视野,活跃了思想,并及时的掌握学术前沿动态,本课程青年教师在资深教师主持的项目中,参与项目实践,通过“传、帮、带”,全方位积累各种经验的同时又收获教学成果,这也成为本课程青年教师培养的积极举措。*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学位的人的比例。3.课程描述3-1简要描述本课程院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标志设计》课程一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一、标志设计课程的设立与探索阶段(1999年前)1999年以前,在原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由于师
7、范专业原因,当时的标志设计课程属于选修课程,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基本以理论教学和课堂练习为主,“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该课程的商业美术的特色无从体现。二、标志设计课程的改革与整合阶段(1999年初至2006年)1999年,为了准确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办社会需要的专业,针对社会需求完善了平面设计和装潢设计专业,设立了平面设计教研室、绘画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等。成立了专门课程改革研究组,为其后深化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加速了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进程。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体会,对原来使用的多
8、本教材去粗取精,并结合学生调查反馈的信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减少知识的过多交叉和重复,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较显著的成果;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与真实项目的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安排开始结合社会创作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