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材工作重心转移的几点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材工作重心转移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教材工作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的教材采购、供应为中心,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教材使用质量跟踪评价和质量指导监督、教材的研究、精品教材建设等内涵建设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上来。 关键词:教育改革与发展;教材工作;重心转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巨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教材工作重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从重供给转向重监管 教材是教师
2、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教材工作中心是保障教学用书。因而,教材的采购、库存保管、供应发放是教材部门十分繁重的经常性工作。每到开学,教材采购、调运、供应、调剂等工作更是让教材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往往还会发生盲目采购、库存积压或因教材原因延误教学的事故。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尤其是高校扩大招生和普遍实行学分制,传统的教材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教材供应模式发生了变化,很多高校的教材采购、供应已经市场化,采用招标外包的方式,外包给新华书店或专门经营机构,与教材经营实体建立委托代理
3、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行书店供应形式,学生可以直接在“教材书店”领书,取消传统按人头发放教材的供应模式。这样的供应模式,减少中间环节,节约财力和人力,既提高了教材供应的专业化水平、效率和教材调剂的灵活性,也避免或减少了盲目采购、库存积压或教材延误等事故的发生,并实现了教材的阳光采购。高校教材部门的教材供应职能外化后,使其工作的重心发生了改变,由采购、供应和常规管理转向教材供给的监督管理和教材建设。外化后教材部门要为经营者提供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计划,这就要求教材部门把教材研究、教材遴选、教材体系建设和为师
4、生及时提供教材方面的信息、收集教材使用方面意见,以及对教材经营者的采购、供应进行有效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作为教材管理工作的重心。 2,从重教本转向重学本 教材工作中心的转移,实质上是要使教材工作更加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传统的高校教材部门承包教材供应的工作模式,其实这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为教师教学提供教本为主要的重教本的管理模式:由任课老师或教研室提出教材的目录和版本,教材部门按照提出的目录和版本采购,保证教学用书,按人头发放。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材。教材的质量、适
5、用的程度,教材部门了解不多,学生对教材的意见也很少得到反映和反馈。现在,教材管理工作中心的转移,就要求教材部门认真做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教材使用质量跟踪评价和质量指导监督。教师和教材部门在提供教材计划时,就需认真研究教材信息、遴选既适合教学需要,又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优质教材;经营者通过直接的供求见面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合使用的教材的同时,也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使用的教材质量评价、意见和诉求得到畅通的反映和反馈。这就使教材供应更加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现在很多高校把教材书店直接开在校园里,学生在教材
6、和教学参考书的选择和购买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有些高校开(下转277页)(上接276页)展教材的循环使用,这不仅节约社会资源,又能使经济困难的学生节省不少的开支。3,从重常规管理转向重内涵建设与质量管理 教材工作中心的转移,实际上就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教材工作中心从传统的重常规管理转向重内涵建设。就是要从传统的教材采购、供应为中心,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教材使用质量跟踪评价和质量指导监督、教材的研究、精品教材建设等内涵建设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上来。 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材工作
7、质量。建立教材遴选、研究和评估制度,建立适合本校教育和教学需要的教材体系。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的实际,根据不同层次教育的特点和需要,加强建设多层次、多样化、立体化教材体系。在加强优秀、精品教材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发特色、配套教材,加强包括纸质、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立,以满足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培养需要。 增强教材的选用和建设的质量意识和前沿意识,建立教材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教材研究,教材工作部门要有专门人员,进行教材研究和收集整理教材信息,把教材研究和信息收
8、集、发布作为经常性工作,与教材使用单位和对象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互通信息。教材研究不仅研究国内教材,还要对国外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教材工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专家、教师、学生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行质量评估,通过评估把质量优秀的教材评选出来,推荐、推广使用。加强高校自编教材的管理,扩大高校间教材交流,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及时吸纳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成果,提升高教教材的先进性和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