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64717
大小:228.03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24
《危化品告知牌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危化品安全告知牌》目录1、《盐酸安全告知牌》----------------------------第1页2、《氢氧化钠安全告知牌》------------------------第2页3、《硫酸安全告知牌》----------------------------第3页4、《次氯酸钠安全告知牌》------------------------第4页5、《氯气安全告知牌》----------------------------第5页6、《氢气安全告知牌》----------------------------第6页7
2、、《三氯化氮安全告知牌》------------------------第7页8、《三氯化铁安全告知牌》------------------------第8页9、《氯化氢安全告知牌》--------------------------第9页10、《氯化钡安全告知牌》-------------------------第10页11、《电石安全告知牌》---------------------------第11页12、《乙炔安全告知牌》---------------------------第12页13、《氯乙烯安全告知牌》
3、-------------------------第13页14、《二氯乙烷安全告知牌》-----------------------第14页15、《氨气安全告知牌》---------------------------第15页16、《氯化汞安全告知牌》-------------------------第16页17、《电石渣安全告知牌》-------------------------第17页32盐酸安全告知牌品名:盐酸分子式:HCl外观性状及理化性质: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液碱。燃
4、烧爆炸及危险特性:有挥发性,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危险等级:Ⅲ级属低毒物类。禁忌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生产车间最高容许浓度:15mg/m3。职业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接触其蒸汽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烧灼感,鼻血出、牙龈出血、气管炎等;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龈酸蚀症及皮肤损害。现场急救要点预防措施吸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佩戴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紧急事态处置时佩
5、戴空气呼吸器。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现场配备淋浴和洗眼装置。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戴防酸、碱手套,现场配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装置。32氢氧化钠安全告知牌品名:氢氧化钠(烧碱)分子式:NaOH外观性状及理化性质:液碱为无色或略带暗红色的粘稠状液体。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甘油。燃烧爆炸及危险特性:遇潮时可与铝、锌和锡反应,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危险等级:Ⅳ级低毒物类
6、。禁忌物:强酸、易燃和可燃物、过氧化物、水。生产车间最高容许浓度:2.0mg/m3。职业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现场急救要点预防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吸氧,就医。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连续供气式面罩,应急处置时佩戴空气呼吸器。32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用3%的硼酸溶液或2%的稀醋酸冲洗,就医。戴防护眼镜和防
7、护面罩,现场配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装置。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穿戴好防护用品,戴防酸碱手套,现场配备安全淋浴和洗眼装置。硫酸安全告知牌品名:硫酸分子式:H2SO432外观性状及理化性质:硫酸为油状液体,纯品透明,无臭;强酸腐蚀。溶解性:与水混溶。危险等级:Ⅳ级属中等毒物。禁忌物:碱类、碱金属粉末、水、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生产车间最高容许浓度:2mg/m3。职业健康危害:硫酸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和雾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浑浊,以至失明。引起呼吸道刺
8、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慢性影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现场急救要点预防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佩戴防毒口罩或过滤式防毒面具,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3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