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神上的返乡与怀旧时尚的消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精神上的返乡与怀旧时尚的消费----电影论文-->第一章怀旧情愫的界定与探源第一节怀旧情愫的界定怀旧作为一种横跨文化学、社会学甚至也理学等具有多重跨界性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其分析和界定。它可以是一种情感体验和每个人内也都有的往日情怀;可以是一种趋美避丑的心理习惯;还可以是一种引领时尚的文化现象。而将怀旧融合在电影文本之中,又是另外一种景象。笔者将本文研究对象定义为2000至2014年怀旧情愫在台湾电影中的显影。之所以将其称为怀旧情懷而非怀旧电影,主要因为怀旧在部分台湾电影中既不是内容也不是形式,它只是作为影片中的元素或者叙述环节中的场景,以回忆的
2、片段、视角或弥漫着自恋氛围的旁白、独白出现在故事间隙中,传达一种"情愫",意图建立起与观众情感共鸣的大厦。所以不能称为类型或题材意义上的怀旧电影,而只能称为电影中的怀旧情愫。目前学者对怀旧的界定主要从怀旧主体和怀旧效果两个方面进行。从怀旧主体的感受出发,"怀旧也就是一种感觉自己是远居在他乡的痛苦的情感,德国人称作想家的念旧情绪,它使人感觉自己无论在何处,都不在自己的家中。从怀旧效果出发,"怀旧的时刻是一种准备脱离过去、脱离一切结局和回响的文化标志,为将来的尽善尽美做准备。"由此看出学者对其界定仅是从单纯的怀旧角度,而非电影中怀旧情愫的角度进行的。第二
3、节怀旧情愫的起源怀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必理机制,在中西方文化中都能找到其。台湾电影中怀旧情愫的渊源可在台湾文学弥漫的怀旧情绪以及新世纪前表现乡止意识与身份认同的相关影片中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怀旧情愫来自两个传统:其一是文学中的怀旧母题。中国文化中的"怀旧"一词最早起源于一种感性的生命体验。汉代班固在其《西都赋》中提到:"愿宾媳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奴京。"这里的"怀旧"指的是怀念旧友之意,是发自内必的感情体验而非西方的病理学意义。从词源意义上讲,这是"怀旧"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国文化中,但据统计早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经
4、有50篇诗歌涉及了怀旧的情思,只是没有具体地提出"怀旧"二字,而是以相近的词语或字来代替。比如"怀人"、"念之"、"怀"、"怀归"等,相关诗句有"嗟我怀人,真彼周行。"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等。由此看来,怀旧情愫早在传统文人所代表的官方和诗歌流传所代表的民间达成了默契,只是这里的怀旧之意简化为相思和怀念,所怀之"旧"主要是友人、亲人、故乡等。自此,怀旧成为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母题,过去的重要时刻和人物、重要的生命体验成为文人们争相表达的内容。中国文化中怀旧情结的第二个传统是社会传统,即因为受到儒家文化影响而注重人伦、乡土,由于统治者
5、的政策和小农经济的格局而有着强烈的落叶归根思想和安土重迁的社会传统;中国之所以形成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和社会传统是由中国的地理环境、儒家传统化及对身体位移的恐惧造成的。在古代,中国的人口数量很多,并且大部分人生活在平原地区,他们只能依靠土地进行生产性劳动,久而久之对养育自己的止地产生了深厚感情,土地在成为人民依靠的同时也成为一种束缚,这种王地观促成杜会形成了安土重迁的传统。……第二章生发怀旧情愫的多重语境第一节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的缅怀和重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深入交流,全球化像一股强劲之风吹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6、的台湾,较早便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正是这种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趋同和空间转向,促使怀旧情愫迅速生产,成为全球化与本土化互动和博弈的有效策略。文化"趋同"势必会对本±文化造成一定影响。全球化是如何借助文化"趋同"来侵蚀本土文化的呢,它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笔者借助现代电影这一文化现象进行说明。现代电影作为整个文化范围中的内容,其本身就是全球化的标志和产物。电影内容和形式上的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就显示出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与侵蚀。这种情况在台湾电影中表现得也比较明显。《艋胛》中的黑帮出场几乎是清一色的花衬衣和人字拖,看似是台湾独有的文化即所谓的台客文化
7、的表征,其实质是一种日韩混搭的潮流风尚。而《海角七号》中也不乏不同国家面孔的模特,她们在恒春运片土地上拍照留念,参加一些文化活动,这也意味着本土文化正在遭遇全球化的冲击。"所谓'文化乡愁',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随现代全球化运动而产生的文化传统的失落感和追忆倩绪。"如何应对送份"文化乡愁",使失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使传统习俗沿着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还要靠缅怀传统、回返过去来实现,因此,一种民族主义式的怀旧应运而生。怀旧情犧的出现其实是对全球化的一种文化自觉,是对本土文化进行重构的重要策略和手段。……第二节现实的修复与身份的反思由于历史政治的复杂性,台
8、湾社会几乎无时无刻都面临着挑战与转型。1987年的"解严"政策为台湾社会带来片刻欢愉与解放,整个80年代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