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学查房

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学查房

ID:26029004

大小:83.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4

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学查房_第1页
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学查房_第2页
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学查房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教学查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科实习生教学查房时间:年月日上午09:30-10:10地点:儿科病房床号15床姓名主持者:主治医师,记录者:主治医师参加人员:医师及全体实习生。学习内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习同学汇报病史:略。一、总结病史汇报情况:基本病史情况汇报清楚,对重点体查未详细提及。二、查体肝脾触诊:单手、双手、钩指触诊。触诊肝脏时描述的内容:大小、质地、边缘和表面状态、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等。小儿正常肝脾脏触诊范围: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婴儿在第4肋间),腋中线在第7肋间,肩胛线在第9肋间。一般1-2岁时,可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触及<2cm,3岁以上绝大部分不能触及。正常新生儿脾脏可在左

2、肋下1-2cm,5-6个月的婴幼儿偶可触及,1岁以后脾脏不应摸到。正常脾脏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的第9-11肋间,质地柔软。轻中重分度:轻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cm以内;中度:肋缘下3cm以上至脐;重度:肝超过脐水平;极重度:肝脏大多已入骨盆,并横过中线。三、传单概念:EB病毒所致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少年,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四、流行病学: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春初为多,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罕见。患者和EBV携带者为传染源。病毒主要在唾液腺及唾液中,口口传播是重要途径。6岁以下大多轻型或隐性感

3、染,15岁以上症状典型。婴幼儿典型病例很少,主要是不能对EB病毒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五、病理及发病机制:1)EBV属疱疹病毒科Y亚科中唯一能引起人类感染的淋巴滤泡病毒。是线性双链DNA病毒,EBV特点是:亲淋巴细胞性和亲上皮细胞性。主要侵入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有C3a受体,与EBV受体相同)。回顾免疫学相关知识: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和组织中的吞噬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作用。抗原呈递细胞(APC):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2)树突状细胞(DC)2)B细胞;淋巴细胞:根据细胞功能和膜表面标志的不同分为:1)T

4、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2)B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3)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根据CD分子分类:CD3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的表面;CD4+T细胞和CD8+T细胞;根据功能分类:1)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毒性T细胞(Tc):具有细胞毒作用,可特异性杀伤靶细胞;3)调节性T细胞(Tr)适应性免疫应答:感染早期,病原体未完全清除,巨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异物传递给T、B细胞,诱导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发挥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识别:T、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即开始活化;活化阶段:T细胞表达的TCR(T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识别受体)只能识别小分子抗原

5、肽,对大分子蛋白质性抗原必须经抗原提呈细胞(APC)处理,降解为小分子多肽,并与APC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相结合后,转运至APC的表面,才能被TCR识别,产生活化的第一信号;效应阶段: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T细胞转化为效应T细胞,其效应是杀伤抗原靶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1)EBV进入口腔后首先在口咽部淋巴组织中B淋巴细胞增殖(淋巴结:T淋巴细胞约占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总数的75%,B细胞约占25%。脾脏:B淋巴细胞约占脾脏中淋巴细胞的60%,T细胞约占40%。),继而入血,出现病毒血症,累及周身淋巴系统。因B细胞表面有EBV受体,

6、故EBV主要感染B细胞,B细胞多克隆活化,受感染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改变,继而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转化为细胞毒效应细胞而直接破坏感染EBV的B细胞。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就是这种具杀伤力的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受感染的B细胞两种命运:1)增殖性感染(细胞溶解性感染):因溶解感染而释放出病毒颗粒,繁殖出EBV进而感染周边上皮细胞与B淋巴细胞,将感染扩大。这种感染方式主要见于EBV感染性疾病如:传单。2)非增殖性感染:包括:潜伏性感染和恶性转化两个阶段:静止的记忆B淋巴细胞被认为是EBV持续存在的场所,在一定的条件和某些诱导因素作用下,潜伏的EBV基因组可被激活而转化为增殖

7、性感染。这种感染方式主要见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和EBV相关性恶性肿瘤性疾病,如: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平滑肌瘤、淋巴瘤、胃癌等。2)除T、B细胞交互作用,还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免疫病理因素。毒T淋巴细胞除了杀伤受感染B淋巴细胞,还侵犯组织器官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3)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是本病基本病理特征。(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高度增生,胸腺依赖副皮质区的T细胞增生最为显著,肝脾、肾、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主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