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传播学概论新版复习资料

自考传播学概论新版复习资料

ID:26024964

大小:146.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自考传播学概论新版复习资料_第1页
自考传播学概论新版复习资料_第2页
自考传播学概论新版复习资料_第3页
自考传播学概论新版复习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考传播学概论新版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传播学概述选择:1.20c70s末传播学引入中国。2.传播的定义:“共享”说、“影响”说、“仪式”说、“符号”说。(不同定义反映了人类从不同角度观察传播现象的结果。)3.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或基础性行为之一。4.传播的类型:(着眼点不同:二分法、四分法)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的技术、手段);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以传播的范围、规模)5.自我传播:规模最小,不属于社会传播,不属于传播学研究范畴。6.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至少两人以上,但上限模糊)7、大众传播学包括新闻事业。新闻事业

2、是大众传播的一部分。8、传播规模与手段密不可分、互为因果。9、传播“三要素”:传播过程存在着三个环节:传(者),受(者),信息(内容)。10、传播的基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11、传播的基本功能:传送或者接受各种信息。传播功能的多样性、复杂性。12、从功能的角度看,传播可分为两种类型:工具性传播(或实用性传播)、消遣性传播(或娱乐性传播)。13、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谈话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14、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个人层次,组织层次,社会层次。15、传播的三、四大功能:传播的四大功能先由H.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

3、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三个功能,即“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和“传承社会遗产”,后来C.赖特在此基础上又增加“提供娱乐”的功能。16、现代社会传播的显著特点是:大众传播在各个层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尤以社会层次为最。17、传播的基本功能:传受信息。18、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传播的功能与内容是相对的;绝大多数传播是双向、交互的,其作用、功能也就是双向、交互的。名词解释: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的学科。信息: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传播: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广义:系统(自身及相

4、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狭义:人(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简答:一、“传播”有哪些特性?它的本质是什么?1.形态多样性2.时空遍布性3.行为伴随性(4)极端重要性(既是传播,也是本质)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的异同(精神内容的传布)1同:两者均含“传达(消息、意识等)”及“传染(疾病)”之意;2.异:后者含“运输(货物与人)”及“(双向)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communication的含义比“传播”更为丰富。三、信息与传播的关系1信息和

5、传播的关系既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2传播为形式,信息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四、大众传播的优缺点(网络除外)优点:快-传播的速度快;广—传播的范围广;多—传播的信息数量多;好—传播的信息质量(清晰度、保真度)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五、比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1周期:没规律有一定规律最有规律2角色:传受机会均等不均等完全不均等3反馈:很容易比较困难很困难4信息:表达最不规范有所规范最为规范六、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给各类(人际组织大众)传播带来的变化1界限越来越趋于模糊、逐渐融合。2传受角色带来随时互换的革命性变化

6、。3网络技术使传受双方双向瞬时交流。4网络语言迅速传播,被人们接受。七、线性模式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1948年)1.谁-说啥-啥渠道-对谁-啥子效果2.贡献:(首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率先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将“信息”(内容)改为“讯息”。(“信息”与“讯息”被区别开来;增加了“媒介”和“效果”。R.布雷多克为5W模式添加了情境(Where)和动机(Why)这两个环节,被称作“7W模式”。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1949年)1.增加了信号、多了噪音环节。2.评价:申农和韦弗引入了噪音概念,表明了传播活动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信息在传

7、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各种障碍因素(周围环境)的干扰。没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依然忽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八、控制论模式。(20世纪50年代)1、贡献:明确地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反馈”的机制,从而更客观、更科学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问题:容易使人以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机会均等,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引起误解,为了纠正这一缺陷,他提出了一个“螺旋形上升”模式。控制论模式仍未清楚地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2、模式:(一)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1970)在申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加入突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