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

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

ID:26022232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4

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_第1页
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_第2页
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_第3页
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_第4页
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技术、虚像与形而上学的命运——鲍德里亚对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西方哲学历史上的一个古老而且重要的哲学问题。20世纪之后,形而上学遭遇到了诸多的挑战,既有来自哲学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由于形而上学专注于对自在之物,诸如上帝、实在和虚无等问题的抽象思考,20世纪的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公开宣布形而上学命题是属于那些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虚假命题。之后,现代哲学出现了各色各样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与此同时,对形而上学的辩护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本文无意在此追踪形而上学命运的发展史,只是想从当今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的思想出发,从外部,即从

2、当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的视角来探讨现代技术发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仿真、虚像与表征  要探讨鲍德里亚有关技术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就必须首先从其最核心的概念入手。仿真(simulation)和虚像(simulacra)是鲍德里亚思想中的两个主要概念。“仿真”是现代技术常用的一个专业词语,仿真一词还可以翻译为模仿、模拟等,我们取仿真之意,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把其与哲学上的“真”相比较而言的。从字面意义上讲,仿真自然不是一种实在的“真”,而是一种“虚真”,是对实在之真的模仿或模拟。但是在鲍德里亚看来,仿真是比实在的真还要真得多,是一种超真实的真。  如果要深入地理解仿真,就

3、必须把它与鲍德里亚的另一个概念——虚像联系起来,虚像的意思是非真实的景象,有的翻译为“幻象”或“类象”,以表示和“幻觉”等的区别,当然其主要意思还是表示与实在的表象或表征的区别。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联系近代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表征或表象(representation),才能更好地来谈论虚像这一概念。熟悉近代哲学的人都很清楚,表征是以实在为模型所形成的表象;而虚像却并不是以实在而形成的“像”,它不以实在为摹本,而是以复制品、甚至以虚构的摹本而成的“像”。但在鲍德里亚眼里,与仿真类似,这个虚像的“像”同样是比以实在为模型的表象更为真实。  我们知道,近代哲学是建立在对“真”(truth

4、)的探求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视觉文化。整个近代哲学思考的问题都是有关思维如何能够达到“真”的目的这一形而上学的问题。即使是20世纪初兴起的逻辑经验主义所孜孜以求的还是“真理”(reality)问题,是从“表象”到真理的哲学的探求,只是他们把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探求,转换成了对“语言”和实在的分析。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也还是脱离不了经验的材料或表征问题,因为意向性和意义问题还是胡塞尔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只是到了海德格尔和德里达那里,哲学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方式才真正发生了改变,表征问题才受到了真正的挑战和冲击。可以说,德里达的书写文字学已经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哲学的根基。但是对传统的

5、表征问题的反叛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海德格尔是从存在问题,德里达是从其文字学的角度,而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则则是从另一条不同的途径,即从现代技术的仿真和虚像的视角来对传统的表征问题进行追问和摧毁。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把鲍德里亚与德里达等人都划入后结构主义的行列,或更宽泛地把他们都划入后现代主义的行列,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对传统哲学的根基——表征问题进行彻底的摧毁。  正是从现代技术,尤其是电子媒体,如广告和信息符号的泛滥的技术现象出发,鲍德里亚开始对传统的表征问题进行发难。电视媒体和网络的出现,现代技术媒体的信息的饱和和符号的无限增多,使得人们生活在大量的

6、符号的支配之下。人们在感受大量符号为人们带来更快、更准确而有用的信息的前提下,也在饱受着大量的无用的符号的视觉的冲击。而这些电子媒体所带来的符号,在鲍德里亚看来,完全不是传统哲学的表征的符号,即它们并没有所指和意义,而是一种符号的游戏。如电视广告就充斥着大量的没有所指的符号。因此,新技术,特别是电子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与我们周围的世界之间,就不再是观念和实在世界的关系问题,而是涉及到实在的隐退和消失的问题。他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愈多,而意义则愈加匮乏的世界中……信息吞噬了自身的内容,它阻断了交流,淹没了社会……信息把意义和社会消解为一种雾状的、难以辨认的状态。由此导致了不是更

7、多的创新,相反是全部的熵。因此大众媒体不是社会的生产者,而是恰恰相反,是大众社会的内爆。这只是符号微观层次上的意义内爆在宏观上的扩大。”[1]  鲍德里亚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当时的电视广告大量的出现,敏锐地意识到新媒体技术革命对传统表征问题的冲击。鲍德里亚说到:“西方的全部思想和善的信念都押在‘表征’这一概念上:也就是说,一个符号可以指向一个深层的意义,一个符号是可以与意义进行交换,并且这一交换可以得到保证。而保证者当然只能是上帝。”[2]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