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03720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的思考【摘要】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性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快速和健康稳定性。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引发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分配方式收入差距 作为人类社会最一般的经济范畴,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分配问题在经济理论体系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且在于它能够揭示一定社会制度下各种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反映出这种利
2、益关系背后的各种决定因素。分配关系是否合理、分配制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和健康稳定地发展,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市场机制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计划分配方式,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1、重新肯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1978—1987年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一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明在现阶段并不具备
3、实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二是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引入和体现利益机制,否定了在分配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三是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并对分配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阶段分配改革的实践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 2、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为辅 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探索。一是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当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二是十三大确立
4、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三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中包括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在分配实践上,首先是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其次是在分配形式上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3、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明确了分配体制改革的客观评判依据和最终实现目标。二是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
5、就使分配体制的改革走上了一条既遵循宏观经济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三是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而明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是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具体化。四是提出不断完善分配结构,既要坚持效率优先,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兼顾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在分配实践上,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中提出了“两个低于”的原则。 4、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和明确按要素分配的模式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明确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两个注重”原则。一是
6、明确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没有否认知识、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明确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三是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作出了清晰的回答:“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实际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指出了贯彻这一原则的思路以及市场与政府在调节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中应发挥的作用。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的分配模式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胡锦涛总书记的
7、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的论述有一个重要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即初次分配应该在维护公平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效率,再分配则应该以维护公平为更重要的目标。报告明确提出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这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将不仅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从而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这与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相契合。 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