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79477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新加坡英语文学创作的缩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加坡英语文学创作的缩影[摘要]作为当代新加坡最有影响力的英语女作家之一,林宝音在新加坡国内外享有巨大的声誉。林宝音用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描绘了当代新加坡社会的人生百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林宝音的小说创作反映了新加坡英语文学从批判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的转变,是新加坡英语文学的一个缩影。学习和研究林宝音的文学创作,对于我们了解新加坡文学和新加坡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英语女作家;林宝音;小说创作 [作者简介]刘延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4。 一、前言 作为当代新加坡最有
2、影响力的英语女作家之一,林宝音(CatherineLira)在新加坡国内外享有巨大的声誉,林宝音用自己独特的、辛辣的讽刺笔调描绘着当代新加坡社会的人生百态,亚洲周刊评论林宝音时,认为她是新加坡作家中的杰出代表和新加坡最好的作家。 二、生平背景 林宝音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大家庭中,这个家庭有总共14个孩子,其中有4个男孩和10个女孩,林宝音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她的父亲是来自于中国福建省的第三代华侨。林宝音的祖母、姑姑和母亲都很擅长讲故事。林宝音后来回忆认为:我很可能是从我母亲那里遗传了喜欢讲故事的爱好。在林宝音自己看来,她是一个喜欢听故事、早熟的聪明孩子,满脑子的
3、奇思妙想。事实上她是个闲不住的孩子,经常在邻居家敏捷地窜进窜出,因而经常会无意听到一些大人谈论的奇闻异事。我对那些事情很感兴趣,凡是我听到的我都会记下来。有时候她甚至会跑到当地的大烟馆里去玩,所有的这些经历在后来的她的作品中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反映。 在林宝音开始入学的时候,她的家人将她送进了当地的一所英文学校。从此以后英语成为林宝音的主要的写作语言。在小学毕业之后,林宝音在当地的一所英文学校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活,在那里她以凯瑟琳(Catherine)作为自己的英文名字。在她的中学时代,林宝音对于写作情有独钟。1959年中学毕业之后,林宝音进入到著名的自由学校(FreeSchool)进
4、行大学预科的学习。在那里她参加了当地文艺刊物的编辑工作,写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文学评论,有时候也写一些短小的诗歌。两年以后,林宝音进入位于吉隆坡的马来亚大学学习,并且于1964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的学士学位,后来又先后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语言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70年林宝音全家从马来西亚移民到新加坡。她曾经在很多的新加坡学校担任过教职。1979年林宝音进入新加坡教育部主管的课程发展协会的英语语言文学部门工作。1988年,林宝音在位于新加坡的东盟语言中心担任教职,负责教授语言学和语法等课程,并且指导硕士研究生。 1992年1月,在林宝音即将满50岁的时候,她辞去了所有的工作,专心致志
5、地从事写作,成为一名专职作家。 三、创作综述 在30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林宝音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以及两本诗集和大量的政论。虽然她的诗歌和政论也很有名,但是毫无疑问,小说代表了林宝音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从创作时间来说,林宝音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和后期。 1、前期的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集《小小的讽刺:新加坡故事集》(LittleInonies:StoriesofSingapore),是林宝音最早的一部作品,也是林宝音文学生涯的开山之作。这部小说集1978年首次出版,首次印刷就销售出了3000多本,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成绩了,后来这部小说
6、集又多次在新加坡国内和国外出版。至今在新加坡的当地书店,这部小说集依然是书架上推荐的畅销书之一,可以说是新加坡英语文学出版史上的一个传奇了。如今这部小说已经成为新加坡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书中的某些作品已经被选入新加坡学校的英文课本,作为学生阅读的范文,与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传世名作一起被学生学习,由此可见这部小说集在新加坡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第一本小说集取得成功后,林宝音在1980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雷公和其他的故事》(orElse,theLightningCodandOtherSto-ries)。小说主题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脆弱的关系,在小说集中,林宝音对于华人移民的某
7、些传统风俗,例如迷信等进行了讽刺。 在随后198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他们一定会回来,请温柔的领他们回来》(TheyDoReturnButCondyLeadThemBack),作者延续了以往的风格,继续对于超自然力给予关注。这本小说集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林宝音对于这部小说曾经作过这样的解释:像我这样的人,使用英语比使用汉语更加舒服,特别是我们在对于一些迷信的现象进行嘲笑的时候。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华裔,总有些来自于传统迷信的恐惧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