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力变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力变化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和第一大顺差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两国贸易结构和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并带来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中韩两国之间贸易结构的变化及竞争力状况,对两国贸易关系予以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贸易竞争优势;市场显示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韩国的贸易主要是依靠比较优势,以各自国
2、家的优势产业进行国际生产而分割实现的。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的技术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出口竞争力也随之提升,使韩中贸易关系进入到历史新阶段。因此,利用最新资料研究韩国对中国产业竞争力以及贸易竞争力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模型的设定 通常了解某种特定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多采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根据比较优势分析出要素赋存程度与竞争力的关系。但是,若以此来阐释国家间分工带来的交易协同效果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除了对贸易竞争优势、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以外,还将产业
3、内贸易指数作为分析韩国对中国竞争力的工具,并试图通过这些工具观察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力的变化。基于这一观点,本文将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以函数方式予以表述,其研究模式: Y=f(TSC,MRCA,IIT)(1) 在模式(1)中,Y表示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并与上述三项测定指数形成了函数关系。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是通过贸易竞争优势、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以及产业内贸易的竞争力来确认的,对这些指数的分析是以SITC1分位和HS2分位数据作为标准的。通过对各种指数进行个别分析,也可评估韩国对中国产业领域的竞争力。通过对贸易竞争优势
4、指数(TSC)的分析,可以评价个别产业的与进口相比较的出口竞争力,从而筛选竞争力卓越的品种;通过测算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RCA),评价出个别产业的市场优势竞争力;同时,通过对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的分析,了解韩国与中国的国际分工发生程度,并以此分析贸易结构的相似性,从动态的角度利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观察其产业领域的竞争力。最后利用TSC、MRCA、IIT数据,综合考察不同领域的竞争力,提示韩国在与中国交易时具有主要竞争力的品种以及不具备竞争力的品种。 二、所有品种的贸易竞争力变化 (一)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分
5、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指)数”(TradeSpecializationCoefficient),它表示出口的相对比较优势,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势越大。TSC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在世界市场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 本文以在贸易结构分析中起着核心作用的制造业为中心,考察1998-2007年间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变化趋势。韩国对中国而言,在SITC5大类产品(化学成品及有关商品)方面最具出口优势。
6、但也不难看出,从2004年开始其优势度已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SITC6大类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如皮革及其制品、橡胶制品、金属制品等),从1998年开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2003年以后其出口竞争力更是急剧下降。也就是说在十年前属于出口优势品种,但从2005年开始已转化为进口优势品种,且其程度愈加严重。与此相反,SITC7大类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与十年前相比,其贸易优势度略有上升,但从整体来看,其出口竞争力仍停留在与过去类似的水平。SITC8大类产品(杂项制品,如卫生、水运、钟表等)在2004年以前仍属于进口优势品种,但到了
7、2005年则转化为出口优势品种,其优势度在此后也略有上升。 本文以2007年作为基准,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的统计资料,分析过去十年的数据,测算了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同时,为了解整个贸易变化的流向,计算时采用了SITC1分位数据。关于韩国对中国的贸易,分析表明SITC0大类产品(食品及活动物)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处于比较劣势状态,SITC1大类产品(饮料及香烟)虽然在过去七年间属于进口优势品种,但其竞争力也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2007年的数据虽不高但已开始转化为出口优势;SITC2大类产品(非食用原材料)虽然呈现持续的进口
8、优势,但也不难看出仍未达到严重的地步;SITC3大类产品(矿物性燃料及润滑油相关物)的出口与进口优势虽然交替出现,但从2003年开始其出口优势更为明显;SITC4大类产品(动物性油脂及蜡)因失去比较优势而形成了进口加剧的结构,SITC9(未单独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