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

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

ID:25964372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_第1页
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_第2页
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_第3页
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_第4页
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名馆”诠释及创建思考论文..【关键词】中医在落实“名院、名科、名医”国家发展战略的精神鼓舞下,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提出了创建上海市中医“名馆”的发展思路,并作为“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然而,何谓“名馆”,如何创建,这是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只有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全馆上下才能形成合力,自觉将建设“名馆”的目标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本文就此结合文献馆的实际..,略述如下。对“名馆”的诠释何谓“名馆”,关键在于要有“名”,即:名气、名望。综观古今中外的“名馆”,精彩纷呈,各有其“名”。如: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法国梵尔赛宫、巴黎罗浮宫、凡蒂冈博物馆等是世界顶级“名

2、馆”。人种学博物馆、古生活博物馆、现代生活博物馆、露天雕塑博物馆、自然生态博物馆等则是现代新型国际“名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中国科技馆等是中国国家级“名馆”。杭州张同泰名医馆、成都中医名医馆、京城名医馆等又是汇聚了国家级和市级名中医的地方级“名馆”。这些中外“名馆”,或“名”在人物、或“名”在唯一、或“名”在功能、或“名”在特色。“胡庆余”、“张同泰”、“刘海粟”等馆,是名人效应让其馆名扬四海;凡尔赛宫、罗浮宫、冬宫等艺术宫殿,收藏名人的艺术真迹顶级宏富,建筑唯美世界第一;中国科技馆有别于其他科技馆,具备了展览、培训、实验

3、教育三大功能,成为国内首领而出名;古生活博物馆、现代生活博物馆、自然生态博物馆等独树一帜,又是“名”在特色。此外,名气的大小,名望的高低又使“名馆”有了一定的区域,例如:有世界级“名馆”、国家级“名馆”、地区性“名馆”等层次之分。综上所述,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领域内,可称为“名馆”的一定是各有其“名”。文献馆的“名气”回首文献馆50年的发展历程,它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已有的“名气”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名人治馆;其二,馆小功能大;其三,窗口“名声”。名人治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成立于1956年,首任馆长是江南名医顾渭川,副馆长是全国著名中医张赞臣。第一批馆员

4、有徐相任、顾筱岩、曹惕寅、张汝伟、张慕岐、郭柏良、向迪宗、包句香、蔡济平、梁少甫、殷震贤等46位沪上名医,为恢复和振兴在解放前受到重创的上海中医事业作了积极的贡献。1981年复馆后,全国中医儿科名家董廷瑶任馆长,先后分3批聘请了张镜人、裘沛然、颜德馨、邝安、陈苏生、朱南孙、李国衡等34位名老中医担任顾问或馆员,后来他们均成为全国著名老中医。老馆员们不辞劳苦,积极培养中医药后继人才,热心为上海中医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50年来,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凝聚医界名流,汇集了一大批著名老中医专家。他们发扬传统,弘扬学术,传承经验,启迪后人,为上海中医事业

5、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名人治馆”、“名家办馆”,文献馆因名人效应在上海中医界颇有影响,并为全国中医界所知晓。馆小功能大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职工相当少,但承担的职能却涉及中医药文献研究、情报研究与服务、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政府职能延伸的管理与服务、联络上海市中医药界名流与专家学者等方方面面,真可谓“小馆承大任”。文献馆具有四大功能:其一,科研工作。中医文献研究、中医药情报信息的研究与服务、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中医文献杂志》和《上海中医药情报》刊物的编辑发行等方面。其二,医疗工作。中医门诊部突出专科特色,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基地。其三,管理工作。承担市卫生局中

6、医处委派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如:承办“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服务中心”的各项业务,负责市局级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申报、检索、评审、报奖等工作的管理与服务。承担上海市中医师承办公室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学习班的管理,上海市高层次中医师承培训项目的教学管理工作。其四,统战工作。建馆初期文献馆积极落实党的统战政策,吸收了一批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尚未参加国家医疗机构的著名中医,作为文献馆的馆员和兼职馆员,发挥他们在中医文献理论研究和民间医药发掘整理方面的作用。1981年以后,统战的内容扩展为联络上海市中医名流的桥梁纽带,成立了“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

7、之家”,为他们交流学术、增进友谊搭建了平台。由此可见,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是一所集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中医研究机构。“小馆承大任”的鲜明特点在上海市中医研究机构中独树一帜。窗口“名声”被称为文献馆“窗口”的,特指《中医文献杂志》。它是全国中医文献专业学术交流的园地,是文献馆对外宣传并树立形象的窗口。几十年来文献馆正是通过这个窗口发出“声音”,使全国认识了上海中医文献,使中医界知晓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文献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中医文献专业期刊。创刊于1983年,时名《杏苑》,是在60年代初该馆内部刊物《引玉》的基础上创办的。1987年定名为《杏苑中医文献杂志》,19

8、9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医文献杂志》,并正式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