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第四章 人与环境

人机工程学第四章 人与环境

ID:25944891

大小:7.64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8-11-23

人机工程学第四章 人与环境_第1页
人机工程学第四章 人与环境_第2页
人机工程学第四章 人与环境_第3页
人机工程学第四章 人与环境_第4页
人机工程学第四章 人与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机工程学第四章 人与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人与环境第一节人的行为与环境一、环境行为及其特征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我们称这种行为表现为环境行为。特征:1、客观环境2、自我需求:人类的自我需求是推进环境的改变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室内和家具设计活动就必须是不断变化着的人对家居环境的需求。3、环境制约4、综合作用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常见心理1、心理空间(知觉空间)室内空间尺度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2、领域性和个人空间领域性个人空间:四种人际距离:密切距离(0-450mm)个体距离(450-1200mm)社交距离(1200-36

2、00mm)公众距离(3600mm以上)适当的座次安排能充分发挥交谈人员的最佳信息传播功能,实现双方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的最佳效果。A、社交式只有桌的一角作为部分屏障,没有私人交往空间的分隔感。这种距离和位置给谈话者的心理感受是和善轻松的是一种比较容易产生亲切气氛与达成协议可能的座次B、合作式即双方并排而坐,这种方式使交谈者之间无任何妨碍信息传递的间隔存在。C、竞争式这种位置给谈话者造成一种竞争的气氛,它极可能暗示着某种对抗的情绪。这种方式会造成一种相互对抗的谈判关系,很难达到坦诚相待、有效沟通的目的。D、独立式意味着双方彼此之间不想与对方打交道,它预示着

3、疏远或者敌意。3、私密性与近端倾向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的要求更为突出。私密性在住宅空间中更显得尤为突出。住宅室内设计时,对住宅的功能有如下安排:a家庭成员及客人公共活动空间如客厅、餐厅等,是外向开放空间,按私密性领域层次分,它应布置在住宅的入口处,便于家人与外界人员的交流。b家庭成员的活动空间如卧室、学习工作室、厨房等,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也是培育和发展个性的场所,是内向封闭的空间,它应布置在住宅的进深处。私密性在环境中的个体表现,导致了个人空间,即个人身体周围存在的空间范围,也是身体缓冲区,它在住宅区的邻里中,出现了“私密门槛线“,这是美国人类学家

4、拉波普研究不同文化背景要求,不同住宅外部空间私密性后提出的。它指陌生人接近住宅时,引起居住者焦虑的位置或界限。私密门槛线可以是一撞楼房和大门或内门,也可以是一个象征性的界线。由于文化和地区的不同,对私密性的需要也不同,它反映在住宅中的私密门槛县也不同。私密门槛线A、B、C分别是穆斯林、英格兰、北欧三种文化背景的私密门槛线的位置。4、领域和个人空间(一)领域领域是指人为了某种需要而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占有和控制领域是所有动物的行为特征,也是人的特殊需要。领域人格化是指领域的占有者,总是用特殊方式将领域处理得有特殊性以肯定自己的身份,肯定他在人群中的地位。

5、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物质环境作特殊处理,以示占有者的身份。领域的消极作用是,由于人类具有扩大领域的本能,因而造成占有者彼此之间的攀比,甚至是斗争,从而使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甚至是社会关系复杂化。(二)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是指存在于个体周围的最小空间范围。个人空间是个人活动和生存的基础,对这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它随着个体活动而移动。如何掌握这一“心理空间”尺度,就要求设计师对人和环境有充分的理解,因人,因事,因时,因景的确定个人空间的大小。因人,就要分清不同的性别、年龄大小、不同种族、职业、文化等诸多因素,如小孩与小孩之间,个人空间就较小,

6、其他因素也很少影响,而大人之间、老少之间、男女之间、不同民族的个人之间、不同职业人员之间,各自个人空间的差异都比较大。因事,就要分清场合,有共同需要时的个人空间就小。因时,就是要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很和睦,很安全,个人空间就小,反之则就大。因景,就是不同环境,个人空间有不同的尺度。5、依托的安全感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上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依托”物体。如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等场所。这对进行室内空间的布置以及空间围合时的虚实界面的处理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6、幽闭恐惧如坐在只有双门的轿车后座上、乘电梯、坐

7、在飞机狭窄的舱里,总有一种危机感。原因是这几种空间断绝了人们与外界的联系。7、恐高症二、人的行为习性抄近路习性左侧通行习性左转弯习性归巢、从众与趋光习性识途性聚集效应三、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行为模式就是将人类行为习性、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的行为规律。这种模式化的人类行为能够为室内和建筑设计及其评价提供理论指导。1、秩序模式人在空间中每一项活动都有一系列的过程,这种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对该模式的研究将给如何进行室内各功能空间的布置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是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如人的购物行为,厨房操作流程等。2、流动模式:既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

8、迹模式化。这种轨迹不仅表现出人的空间状态的移动,而且反映了行为过程中的时间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