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ID:25921839

大小:1.32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1-23

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1页
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2页
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3页
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4页
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颈椎病颈椎病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骨剌、骨嵴),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被称为“颈部综合症”,“颈椎综合症”(是英文名称),中国大陆现在一律称为颈椎病。定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散见于“痹症”等条目之下,总归于脏腑气血亏虚,血运不畅,荣养失职,加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或劳伤退变,关节失稳,阻遏气机,气停血瘀痰阻,导致清窍失养,使气血阻塞而为痹证。1948年Brain和Bull首次将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及所引起的症状、体征称为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而神

2、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比例约达60%左右。颈椎1.椎骨:共有C1-C7七块椎骨,C2-T1之间有六个椎间盘。C1、C2、C7为特殊颈椎;C3、C4、C5、C6为普通颈椎。2.生理曲度:是由颈椎间盘的前厚后薄而形成的,前面大约为后面的2-3倍。临床上颈椎生理曲度的变直、消失往往是颈椎退行性变最早的X线表现。3.颈椎生理曲度的测量:侧位X线片上先在各椎体后缘连成一条弧形曲线,再在齿状突后上缘至C7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量出弧线最高点到此直线的最大距离。正常值为12±5mm。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由上下椎体边缘钩状突咬合而成作用:限制

3、关节左右移动加强稳定性。但过度增生肥大可压迫脊神经和椎动脉产生症状。横突孔及椎动脉第一段(颈部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分出后至穿入C6前。第二段(椎骨部椎动脉)C6-C1横突孔内。特点:①位于Luschka关节外方后方毗邻脊神经②C5横突孔离椎体最近,椎动脉易受压且伴行交感神经易受刺激。第三段(枕部动脉)寰椎横突孔至枕骨大孔。特点:迂曲大,头颅转动时易受牵拉而狭窄,周围肌肉紧张时也可受牵拉而狭窄。第四段(颅内部椎动脉)枕骨大孔与基底动脉之间。椎间孔与神经根①C2-T1的椎间孔内有3-8颈神经走行,其周围结构为:上下壁:上下椎体的椎骨下切迹

4、下一椎体的椎骨上切迹。前壁:椎体后面侧部的下半、椎间盘后外侧面和钩椎关节。后壁:椎间关节突关节囊。②1、2颈神经不是由椎间孔穿出而由狭窄的骨骼间隙穿出。椎管颈部椎管是由七个椎孔共同构成的管腔。其横径是前后径的1.5-2倍,因此横径的改变多不影响脊髓的功能而易影响神经根的功能,(例侧隐窝狭窄)前后径的改变是造成脊髓受压的重要因素。⑴X光片上颈椎管矢状径的测量在标准拍摄X线片(颈椎侧位平片)上测量时一般由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棘突皮质联合线在椎管内最突出点的最短距离。在颈椎病患者是由椎体后缘骨赘的顶点到椎管后壁皮质联合线最突出点的距离。⑵⑶

5、(1)X光片上测量以约13mm为临界值,大于13mm为正常,小于13mm为狭窄。(2)CT测量10mm为临界值,小于10mm为狭窄。(3)测量椎管矢状径和椎体矢状径的比值来估算,比值小于0.75则提示椎管狭窄。中国人颈椎椎管矢状径⑷颈椎的连接和运动㈠颈椎的连接结构:椎间盘和韧带①椎间盘:相邻椎体的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②韧带:主要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㈡颈椎的运动:颈椎是脊柱中运动最多最灵活的节段,次种运动是基于多对小关节,寰枢关节,椎间盘的多向变形而发生的。①垂直轴上的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②矢状轴上的侧屈运动③额状轴

6、上的屈伸运动主要在下位椎体,其中以C5-C6运动幅度最大也是此部位发生退变较多的原因。颈椎由骨性椎体和椎体间连接组成,以C4为中心,依靠椎间盘、关节、韧带等组织排列成一个向前凸的弧形平衡结构。生理情况下这些结构可维持颈椎的正常对位,当其变性、松弛的时候可造成颈椎关节不稳、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临床症状。颈部脊髓及脊神经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和根源,但颈椎病的病程演变中有许多因素可诱发或促进病程的进展。1慢性劳损(长期伏案)2外伤(运动过量)3发育性椎管狭窄4颈椎的畸形病因颈肌疲劳,屈颈状态下颈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及对颈背部肌纤维组

7、织的张应力较自然仰伸位高,引起颈肌慢性劳损,久之颈肌肌力减弱,颈椎生理屈度减小或消失,致使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颈椎骨关节结构退行性病变,椎间隙狭窄,髓核突出,小关节及关节囊松弛,使关节半脱位或错位,关节功能紊乱,颈部肌肉的防御性痉挛,是颈椎病发病的因素。后方小关节的松动和变位,关节软骨的破坏和增生,关节囊的松弛和肥厚,均可刺激位于关节周围的窦椎神经纤维,产生颈部疼痛。颈椎间盘后壁有神经根后支分出来的窦椎神经分布,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松弛和变性可刺激窦椎神经而反射到后支,产生颈肩部疼痛和不适。颈椎是脊柱中活动度最大的部分,颈椎稳定性由两

8、方面来维持,(1)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连的韧带为静力平衡,(2)外源性稳定:由颈部肌肉调节和控制,这是颈椎运动的原始动力,此为动力平衡,动力平衡和静力平衡处于动态平衡中。正常人体在2O~30岁颈椎便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