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04793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浅析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实践与认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新课程下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实践与认识论文..陈建强佟盛林陈维红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教材教法实践论文摘要:本文在对新课程实施现状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现状分析下,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实践与认识,对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师每一天都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培养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学科教学能力的重要课程――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其教学目前尚有不尽人意之处:反映在学生学习上,重视程度不够,兴趣不浓,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这门课程学不学一个样..,会写教案就行;反映在教学效果上,问题
2、突出体现在数学教育实习中,如不会运用数学教育原理指导教学,不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等。这种局面不改变,是难以培养出适应快、质量高、教学能力强的未来数学教师的。一、新课程的实施现状新课程的实施现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中学教师对新课程并不十分认同和理解,部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上也同样存在着守旧和不理解的情结,对新课程所要求的内容、范围等把握不准。很多中学在进行课程实施中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第二、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对新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科书都有与以前不同的认识,认为考试评价与新课程
3、理念并不一致。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教学现状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教学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第一、教材教法的内容相对陈旧和组织不合理是很多师范院校的通病;第二、与高师院校其它课程几乎一样的教学方法――讲授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会造成负迁移,也失去了教学本身的示范性功能;第三、与实践的脱节。很多院校已不再组织学生的见习,时间少的可怜的实习多已是形式化,与初等学校的交流几乎为零,这好比生产播种机的厂家不去调查农户的需要一样荒唐。三、对策针对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现状及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以及对中学教学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经验,
4、提出对策如下:1.重视对学生进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是教材教法课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建议、教学建议等都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相应制定的。即新课程理念是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指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关系到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制定等。叶澜教授曾指出:“具有一定的教育理念,这是新型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把工作做成工匠型还是专家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师范生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从新课程产生的背景、研制,以及国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等,新课程标准与我国原教学大纲的区别等。2.增加
5、现代数学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是培养未来型数学教师的基础在新课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学数学现代化今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事实,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是不会停步的。高师数学系开设哪些课程才能保证具备这样“现代素质”的未来型教师呢?除常规的教法课的理论与技能课之外,还应增设现代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内容。这样从中学数学基本概念和问题出发,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去剖析它们,帮助学生去分析和理解中学数学教材,这样在现代数学综合观点的剖析下初等数学的概念和问题的本质特征被揭示出来,使得未来的中学不仅能具体感到学习现代数学对中学数学确实有指导,而且能使他们对中
6、学数学教材理解更深刻,来龙去脉看得更清楚,也就更加利于教材的分析,更利于设计的实施。3.课程内容的改革与中学数学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是基本方向不少数学教育界同仁已发现,学生对教材教法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学内容在联系中学数学教育实际方面的不足、缺乏具体指导意义有直接关系,因为在大学生层次上,学习内容的“有用”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是统一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华尔特(WalterBKalesnik)所指出的:“在大学阶段,当职业成为学生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时,各种学科的实用价值就受到怀疑。加强教学内容同中学教育实际的联系,使学
7、生切实感到这门学科对他们将来职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教材教法教学改革的关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性,突出实用性是针对这一现状的关键措施。4.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改革的突破口(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机会。因此,在教法教学中,应改变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结构。如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基本理论中的教学目的、数学原则等学生不易理解或不太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精讲为主
8、;对于某些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备课等章节内容,教师可以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对照问题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把握课堂的气氛和进度,并对所讨论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提供典型案例或对比案例,师生共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