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0041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试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论文【论文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内外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探究了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内涵,并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内外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探究了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内涵,并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对策1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内涵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以及掌握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的人。这些人才要具有独立的
2、人格、宽厚的专业功底、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应用获取的知识与信息来提炼与创造出新知识的技能和能力、能运用逻辑和形象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归纳和评价,并形成独到的新见解。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它的科学内涵。1.1创新型人才的创新人格创新型人才都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良好的人格品质。个性虽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它与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很难想像一个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胆小怕事、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事业上做出创新。具体的说,创新人格包含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和创新理智三方面。1.2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技能创新型技
3、能是指能够充分利用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借鉴相应的科学原理、方法和知识体系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表现为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三方面,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1.3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的意识、强烈的愿望、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包括力求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进取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是否总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创造性心理的实践活动,是否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是否遵循创新规律等。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状态,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计划三个方面。
4、上述三个方面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必须抓好的基本环节。2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从现代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我国教育实践经验以及21世纪社会的需要来看,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创新人才知识及智能结构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仍然把传授知识和学历教育作为主要的办学思想,忽视学生的智能培养,忽视进行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的需要。知识
5、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也将引起人才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也必将从单纯的人才培养职能向培养人才和满足消费的双重职能转变。要求必须转换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中心转换,由标准化生产转向个性化教育,充分重视个性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尊重个人的选择,实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民主化。2.2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多重价值取向跟市场经济的单一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竞争、等价交换成为生活的基
6、本原理,把人们的精神意向从重德主义导向重利主义。市场经济的这种冲击,带来了高等教育的诸多矛盾,即人才素质上功利与理想的矛盾,知识结构上基础与应用的矛盾,教育关系上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的矛盾。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得高校学生依据就业形势选择专业,依据社会职业人群收入高低培养技能,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2.3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影响了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现行的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狭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创新型能力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某些院校专业分得过细,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知
7、识结构不合理;其次,专业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这与我国历来“重专业,轻课程”的教学理念紧密相关,专业内容的陈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创新潜能的激发。3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策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应的措施。3.1营造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环境是成就人才的土壤。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营造一个激励创新,敢于创新的社会环境。高等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摒弃传统观念和文化对创新人才的束缚,大力提倡科学上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鼓励创新人才大胆尝试。此外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以人才培养
8、为主线的国际合作交流,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3.2加强创新人才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