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向

论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向

ID:25895817

大小:68.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3

论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向_第1页
论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向_第2页
论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向_第3页
论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向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转向摘要:提到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就首先要想到它的转向。由于后现代话语已不能充分解说新世纪文化的发展变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近年来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向,即从后现代、后殖民话语到全球化语境论说的转化,其核心则是从注重西方艺术文本的语言分析到重视各民族文学艺术文本与社会道德和人生价值的关联,尤其是涉及全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审美需求的问题,如跨民族地域的社会性别理论、生态文化批评和全球性审美想象等等。从关注人类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和发展新的文艺理论上来说,当代西方文论的转向意味着对启蒙主义宏大叙述的重构,即对理性、人类平等

2、和社会进步的重新诉求。关键词:西方文艺 文本 解构 理论转向 社会人生我们一直说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生了转向,发生了变化,那么它究竟发生看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论述一下。一、由文本到社会人生尽管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论述迄今还是众说纷纭。但我们现在可以基本分清的两种情况是:后现代状况和后现代批评———前者是指对当代西方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电脑社会等等)的文化状况所进行的表述;后者是指针对这种状况或表述所进行的批评。在这两种情况当中,文化或批评的文本与社会或人生的“文本”都成了当代话语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话语把文本分析扩

3、大到了社会人生而实现了从美学向社会的转向,但是对文学艺术和思想观念的建树仍然是有限的。李幼蒸最近指出:“后现代主义尽管包罗万象,与其它当代西方哲学和人文思潮相比,对人类知识积累却是最乏积极贡献的。”此语虽有些过激,但却道出了后现代理论的一个明显局限。不过,西方文论界也并非是后现代理论独步之地,除了布鲁姆等人坚持美学价值观外,许多学者也在批评与人生的联系上做了新的探索。在试图重建一种与社会和历史联系紧密的文学批评时,新历史主义表现出了寻找实证性批评模式的激情。和文化唯物主义一样,新历史主义强调文本与历史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就尽管其文本

4、阐述的过程未必等于再构历史的宏大叙述,新历史主义批评却是从小处着手来重新认识文学与社会,人物性格与政治势力等等复杂的关系,从而达到重写过去的目的。从地缘政治与文化的角度上说,如何应对当代世界秩序的重建实际上是一个以西方意识还是以全球意识看待全球化的问题。当代西方文论在这方面的发展也是与此有联系的,迄今仍具活力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和新起的生态批评就是很好的例子。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二者和解构思想中的“去中心”观念及破除既定话语权威的做法是相关的,前者解构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而后者摒弃了以人为中心的传统。但是从建构的角度看,或者说从“立”的

5、角度看,它们都比后现代理论前进了一步,即不但更具有全球意识,而且更注意从批评实践中发展出新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是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赛义德的开山作《东方主义》发表于1978年,而后殖民主义批评及理论却大兴于稍后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不衰。从历史的角度看,冷战时期西方的头号对手是“苏东”阵营,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抗主要围绕着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这个焦点。冷战之后,西方的文化“他者”就泛化为非西方的民族、国家,一些西方学者也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西方文化优越的姿态。尽管后冷战时期的政治格局已变成一超多强和众声喧哗,但后现代话语仍坚持“第一世界”

6、和“第三世界”的区分,“后殖民文学”、“第三世界文本”、“边缘话语”等等“标签”本身就显示了一种“非我族类”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后殖民主义批评及理论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也就可以理解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其实针对的并不仅仅是长久以来的西方对东方的贬抑性描述,而且也针对西方内部的一些当代学者的“东方主义”的态度。在对待启蒙理性等宏大叙述的态度上,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们与后现代理论家们也有不同之处。赛义德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关于解放和启蒙的宏大叙述激励了殖民地人民奋起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他在分析了康拉德的小说后进一步指出:“

7、康拉德觉察到了潜藏在帝国主义者慈善心里的无奈,尽管这种慈善心包含了诸如使世界变得安全和民主等意图;在试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全球,特别是中东时,美国政府却一直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与其他一些后殖民主义批评家如霍米·巴巴和斯皮瓦克有所不同的是,赛义德是从一个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出发对西方话语中的自我中心意识进行解构的,所以他对“理论的旅行”,或是学术理论可以跨文化越国界流动,就持肯定的态度。虽然对后殖民主义批评及理论的解说并非一家,但是我们从赛义德等人的话语里看到了一种全球意识,即一种超越文化地域局限的,普遍主义的意识。(赛氏在专为巴勒斯

8、坦人写了一些文章后又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是批评亨廷顿“文明冲突”的说法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因为哈贝马斯与后现代理论家们争论迄今的一个焦点即为是否承认当今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人类社会的共同需求。但是,正如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所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