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66932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缩小收入差距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缩小收入差距之我见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偏大,目前缓解收入差距的很多措施主要是从二次分配入手的,但是单纯依靠二次分配其作用是有限的。加深对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的认识,建立并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问题的解决,必将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商品交换;价值;收入分配;信息不对称 一、分配理论的局限性决定了对现实社会收入差距认识的局限性 (一)两种分配理论的简单回顾 过去我们对收入差距认识的局限性是源于分配理论的。迄今为止分配理论主要有两种:即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由萨伊提出后
2、又由马歇尔补充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两者的分歧就在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增值部分到底是谁创造的,应该分配给谁。马克思把价值增值部分定义为剩余价值,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其观点是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应该分配给他们。而西方经济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把价值增值部分定义为利润,认为利润来自于企业家的劳动、创新、承担风险和行业垄断,不应该分配给雇佣劳动者。 (二)当前的分配方式及其局限性 以这两种理论为基础,当前我国存在的分配方式有三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关于这三种分配方式的定义这里不再赘述,但是这
3、三种分配方式都是针对如何分配企业的生产成果的,强调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而实质上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以“商品交换是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即进行等价交换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一前提,仅仅强调劳动者应该获得剩余价值仍然不够全面,因为社会生产中还包含着另一交换过程,即生产者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交换过程。经济运行包括两个基本的交换过程:企业向居民户购买生产要素的过程和居民户向企业购买产品两个过程。在前一过程中企业向居民户购买劳动力时涉及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竞争的结果最终形成了劳动者的工资,分配的结果是劳动者获得个人收入。后一过程
4、即消费者向生产者购买产品的过程与之方向相反,实质上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经济利益分配的过程,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竞争的结果形成商品的价格,分配的结果是企业获得商品销售收入。我们过去的分配理论只强调前一过程即劳动者获得工资这一过程。而商品交换过程是社会分配的又一重要过程。 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交换具有利益分化的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商品供不应求则价格高于价值,如果供大于求则价格低于价值。即交换过程中有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有的商品价格低于价值。对于同一商品,有时价格高于价值,有时价格低于价值
5、。规则的实质是谁能提供稀缺的产品,谁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谁去购买稀缺的产品,谁就付出高额的代价。也就是说个人获得的经济回报并不等于他所提供的商品的实际价值。尽管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结果是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即价格和价值相等,但是并不是所有产品面临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在同一截面上各种产品所面临的市场结构是不同的。 (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将这种利益分化加剧 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利益分化被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不等价交换对个体的影响就更大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在交换过程中,无论是在商品市场上还是生产要素市场上,由于买卖双方
6、实力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都造成了这种不平等交换。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由于我国现阶段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总体上供过于求,因此劳动者之间竞争尤其激烈,企业选择的余地较大。虽然劳动者拥有的信息多,企业拥有的信息少。但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试用期较长,使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降低。所以劳动者很难凭借这一信息优势侵犯生产者的利益。 而在商品市场上,企业以一定的目标利润制定价格并按此价格水平提供商品,只要商品按造预定的价格水平销售出去利润就得以实现,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被动的接收或拒绝商品,生产者拥有的商品信息多,消费者拥有的信息少。企业会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侵犯消费者的利益
7、,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不平等交换。原因有二:第一、交易的过程是短暂的,而且中间环节较多,而且大多数商品是一次性消费掉的;不像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是直接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过程是持续的,而商品交换过程是一次进行的,由于消费者认知能力的差别,生产者容易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去侵犯消费者利益,制假造假现象便是一例;第二、消费者是分散的。消费者数量众多,分散购买,各自单独使用的,难以结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因此商品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斗争远远没有雇佣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斗争那样激烈。 (三)商品交换影响利益分化的隐蔽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