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ID:25859593

大小:8.16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8-11-23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1页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2页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3页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4页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庐山实习报告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实习名称江西庐山野外综合实习学生姓名陈兰燕班级学号实习成员15地理科学班全体同学实习地点广东省广州市、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实习日期2017年10月14日至2017年10月21日指导老师实习成绩..一、实习概况31实习内容31.1人文地理31.2旅游地理学31.3自然地理学32实习路线3二、庐山自然地理41地质41.1地质发育史41.2地质构造61.3岩石类型112地貌142.1构造地貌152.2山地夷平面182.3流水作用192.4重力地貌262.5冰川地貌273气象313.1气温313.2风323.3云雾333.4四季

2、343.5典型气候364植被38..4.1庐山的植物区系384.2庐山植被垂直分带394.3庐山的植物群落414.4主要植物424.5庐山植物园465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465.1实验器材465.2地质罗盘仪465.3植被样方调查50三、人文地理521广州521.1旅游地理521.2文化地理561.3城市地理562庐山582.1庐山旅游资源概括582.2庐山旅游存在的问题59四、实习心得60..一、实习概况1实习内容庐山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广州城市(经济)地理1.1人文地理(1)城市地理实习:分析广州市的区位条件、城市功能分区特点、城市的总体规划等情况;(2

3、)文化地理实习:分析岭南建筑、园林、语言、饮食文化的特征。1.2旅游地理学(1)通过对广州城市旅游资源的实习调研,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管理、旅游宣传、旅游服务及交通等情况。(2)考察、分析与评价庐山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3)考察、分析与评价庐山旅游文化的内涵与价值;(4)分析庐山被誉为“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历史名山”、“建筑名山”等成因及其表现;1.3自然地理学(1)考察、分析庐山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的特征;(2)考察、分析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条件;(3)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地理成因;(4)

4、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自然地理成因;(5)分析庐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2实习路线(1)第一天(10月14日):湛江—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北京路—沙面(2)第二天(10月15日):..花城广场—广州塔—广东省博物馆—华南师范大学地科院实验室—广州火车站(3)第三天(10月16日):九江—熹庐国际度假山庄—芦林湖—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悬索桥(4)第四天(10月17日):熹庐国际度假山庄—毛泽东诗词碑园—冰川?泥砾剖面—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博物馆—含鄱口—庐山植物园(5)第五天(10月18日):熹庐国际度假山庄—五老峰—三叠泉(6

5、)第六天(10月19日):庐山会议旧址—如琴湖—花径—天桥—锦绣谷—仙人洞—牯岭街(7)第七天(10月20日):九江长江大桥—浔阳楼—九江火车战—湛江西站;(8)第八天(10月21日):04:44抵达湛江二、庐山自然地理1地质1.1地质发育史庐山地区是一个古老的陆块,在扬子准地台的南缘。准地台比较稳定,其中的庐山地区前期下沉,后期缓慢上升,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1.1庐山地质发育过程Ⅰ地台褶皱基底发育阶段在前震旦纪(An)时,即距今10-23亿年前,庐山地区区处于浅海至滨海(<200m)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了厚约3000m以上的碎屑岩。An末期的

6、吕梁运动,使An地层发生了褶皱、变质和流纹岩喷出,构成了该区的褶皱基底。Ⅱ地台盖层沉积阶段..由震旦纪(Z)至二叠纪(P),地壳仍然下沉,海水有时加深,故沉积层中除了碎屑岩外还有白云岩和石灰岩岩层,共厚约5500m,成为地台的盖层。在此期间,曾经有过二次短暂升起,即晚奥陶纪及志留纪末—中泥盆纪,后者是加里东运动影响所致。Ⅲ地壳上升和褶皱断裂阶段二叠纪沉积以后,在海西运动影响下,地壳稳定上升,从此脱离了海侵历史。侏罗纪(J)至白垩纪(K)时,由于受到剧烈的燕山运动影响,使盖层(Z—P)发生褶皱、断裂和微弱的花岗岩侵入(花岗岩零星分布在五老峰以南至温泉一线,呈岩株

7、状或岩盆状产出)。庐山亦由此断裂升起,但其四周在晚白垩纪(K2)时下降,发生过陆相沉积。第三纪(R)喜马拉雅运动时,庐山地区再次全面上升(因而缺失第三纪地层)。Ⅳ地壳急剧上升成山阶段自中更新世(Q2)至现在庐山的新构造运动十分明显,使庐山主体沿南北断裂带急剧上升,从而造成了目前断块山的形态。1.1.2庐山第四纪强烈上升证据(1)断层崖明显且保存良好。庐山东西两侧的由断裂上升而成的断层仍然很明显,高峻(1000m以上)、陡峭,未遭强烈破坏,只有少数河流切过断层崖伸入山内而形成峡谷和深沟,说明断层崖的生成时代比较新近。(断层崖明显且保存良好)(2)分布在1100m

8、左右的古河谷(宽谷)和古谷中沉积的中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