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

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

ID:2585470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_第1页
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_第2页
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_第3页
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_第4页
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福建安溪古民居论文..毕业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有的大厝形式已慢慢消失了,而取代之的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形式,古建筑文化的遗失对建筑界是一大损失,所以对古建筑的考究与记载变得很迫切。如今,对福建安溪大厝的记载与介绍很多都还停留在仅存的少数建筑文化上,而真正的对大厝的布局格式、尺寸、风水等方面的考究相当缺乏。本文撇开对闽南大厝总体形式与装饰等的介绍,主要结合当地文化在空间布局、尺寸规格和风水讲究三方面对安溪传统闽南大厝做细致分析,寻回古民居文化中遗失的一小部分。关键词:文化;空间布局;尺

2、寸;风水;大厝地处闽南泉州湾畔的安溪,是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一个中心沿海山区大县,与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为邻。现辖458个村(居、场),其中行政村433个,面积3057.28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毕业安溪被称为“龙凤名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是福建闽南地区最主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安溪的古文化中,建筑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安溪古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泉州乃至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分支。安溪传统的闽南建筑文化是多元文化。它不仅表现在各种

3、建筑构件的变化上,更重要的是它能吸收外来建筑文化中的精华,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建筑文化当中。至今,散落在大街小巷中的中西合璧的古民居建筑就是佐证。在这些古民居建筑中,最有特色的应属大厝建筑。它是古民居建筑的主要部分,遗存至今。安溪大厝以土、木、石、砖为主要建筑材料,注意中轴,讲究对称,绝大多数为民屋,较富裕的人家则建“府第式”、“大厝式”的民居,“三间张”、“五间张”或再加盖“护厝”,很少盖成楼板房。不论是走路还是坐车从安溪的村落中经过,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红瓦屋面、红砖白石相映衬的屋宇,高啄的檐牙、长

4、龙似的凌空欲飞的雕甍和双燕归脊的厝脊;一家家白石门廊,都镶满镏金石刻的题匾、门联、书画卷轴。精美的木雕和各种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的青石浮雕,青石透雕窗棂的红砖拼砌花墙,墙基柱础也尽是珍禽异兽、花草鱼虫浮雕,就连那檐部也缀满一出出白垩泥彩戏文塑像,使人大有满目琳琅、美不胜收之感;登堂入室,则见雕梁画栋,“雕玉填以居楹,裁金壁以饰铛”,“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不但梁木斗拱雕工十分精细,厅堂门屏窗饰尽都镂空雕花,而且一式是大红砖地,一式是石砌的庭阶栏杆,真可谓“朱门绮户”、“雕栏玉砌”。身临其中,

5、让人强烈的感受到:每一座“古大厝”,都是一件凝固着典雅华贵的时代精神之作品,是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写成的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是一曲使人心感激荡的赞歌,是用雕刻艺术塑造起凝固的故乡魂。一、安溪大厝的空间布局形式安溪大厝基本布局形式是中轴对称、以院为核心组织建筑群。这种民居基本布局形式与北方的四合院有所相似,是一种向心围合式的群体布局方式。根据主体建筑开间数的不同,闽南大厝一般分为“三间张”和“五间张”两种,即三开间和五开间之意。而普遍的安溪大厝是“十间张”外加双护厝型大厝,所谓“十开间”,即大厝由十个开

6、间和两个厅组成。纵深方向则依院的层次的增加称为“两落大厝”、“三落大厝”直至“五落大厝”。“十间张”大厝也叫“两落大厝”。另外,主体建筑两侧常布置有纵向排列的辅助用房,称为“护厝”。“十间张”的安溪大厝的第一进房屋称为“下落”,第二进称为“顶落”,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的厢房称为“榉头间”,一般用作书房或儿童房,也有叫“过水房”,根据风俗,叫法不一。由顶落、下落及左右榉头间四部分围合起来的庭院称为“深井”(当地方言“深井”即天井),从而形成基本的四合院形态。大门的前方位有一个用条石铺砌的场子,当地人称之

7、为“门口埕”或“石埕”,它是早期民居为农事之用而遗留的布局,相当于如今公共建筑的“入口广场”。在各个房间名称上,按照左为上、右为下的原则,每个房间都有相应的称呼。顶落中部的主厅叫做“上大厅”或“顶厅”,上大厅是家祠,设有祖宗牌位。上大厅的东侧是上大房,旁侧是上房(也叫“边房”,地位稍次于上大房)。下落隔着深井与顶落相对,中间与顶厅相对的是下落厅(也叫“下厅”),下厅起着门厅和过道的作用,下厅两侧的房间称为下照房(也叫“下照厅”),侧是角间,在所有房间中排行最小。顶落及下落面向深井的部位都留有巷廊。而

8、由于深井尺寸增加不大,榉头间前留出一宽阔的廊道,称为“榉头口”。两边护厝的纵向长度与中路建筑相等,二者之间是狭长的护厝天井,也称为“小深井”,护厝前部面向前埕处各留出一独立入口,入口后是护厝的门厅,它连通纵向的廊道,廊道旁是六至七间护厝房,与下落相连者称“护厝头”(即护厝门厅),与顶落巷廊连接者称“亭仔头”,与顶落后部连接者称“护厝尾”。从功能上看,中路建筑(主厝)是家庭成员的主要起居、活动用房,在形式上也具有主导作用,是建筑的主体,护厝主要供佣人居住及厨房、洗涤之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