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计量经济学论文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班级:08物流姓名:綦淇学号:130112008034日期:2011年6月22日关于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990—2005年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粮食产量为应变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成灾面积五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模型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可供参考的意见。关于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一、文献综述1
2、、《近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赵俊晔,李秀峰,王 川著……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分析对1991~2004年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粮食产量变化主要来自稻谷单产变化及玉米和小麦播种面积的变化。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一直保持高的关联度;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剧烈变动,其关联序仅次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塑料薄膜等用量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逐渐下降。2、《中国粮食产量分析及展望》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自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发展,产量不断提高,但这
3、一过程也呈现出我国粮食产量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点,而且粮食产量的动波动基本上与粮食价格相吻合。未来我国粮食供求形势还不容乐观,粮食价格从长期看仍然有上涨要求。3、《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王玉斌,蒋俊朋,王晓志,陈慧萍著……基于最小信息准则采用扩展ADF法对1949—2004年中国粮食及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在原始序列水平上均为平稳时间序列;采用TARCH模型与EGARCH模型对以上数据的增长率数据进行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波动具有"杠杆效应",负面影响比等量正面影响导致更大波动;根据扩展C-D函数运用19
4、78—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了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结果说明,投入变动对粮食产量波动有同向影响,经济作物比较收益情况对粮食生产有反向作用,粮食本身收益情况并非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4、《我国粮食作物技术进步模式的经济学分析》杨巍著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农业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长期短缺向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增长为2005年的48402.2万吨,年均增长速度5.85%,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产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粮食产量的不
5、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为我国粮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着转化率低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达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30%~40%,很多成果没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推广应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也有成果应用主体的科技意识和接受能力差的问题,还与成果本身适用性密切相关。科技成果只有适应了生产力的要求、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5、《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利用协整理论分析1983—2003年数据》张驰,乔现伟著……利用1983—2003年
6、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来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的连续下降不是由于自然原因和对农业的投入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农业的政策和其它的原因造成的。6、《多元统计分析在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为例》任平,王广杰,何伟,蒋贵国著……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四川省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粮食安全不容忽视。采用多元统计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7、《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
7、析》熊吉峰,王雅鹏著……通过通径分析,认为单产与化肥施用量是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应通过科技进步与精耕细作来增加粮食产量。8、《1978年以来,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薛国琴……1978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增长的趋势,但1978—1984年这段时间比1984年至今增长率要高。本文就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期粮食产量更上一层楼。9、《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赵鹏,陈阜,刘斌,卢中民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省域(河南省)、市域(安阳市)、县域(滑县)三级粮食产量影
8、响因素(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农用化肥、农用柴油、农药)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市域、省域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