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27356
大小:98.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22
《2004年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4年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农业、手工业与农村徐凯希认为晚清末年是湖北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侧重发展生物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成为这一时期湖北农业改良方面的显著特点。①苑朋欣、朱彦华介绍了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农田水利事业。②直隶是创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苑朋欣撰文对此做了介绍。③抗战前在华北,以棉花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种植比率呈上升趋势,粮食作物呈下降趋势,抗战爆发后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趋势。王加华归纳了这一变化,并总结了原因。④民国时期,陕西大规模引进、培育和推广棉麦良种,成效显著。王建军、陈钊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这次改进的成就与经验。⑤王川以四川省档案馆史料为主,
2、论述了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农业改进活动。⑥唐咸明从制度安排、推动制度变迁的力量以及人口压力和外来因素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甘蔗种植和制糖业落后的原因。⑦郑林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迁所引发的农业技术需求对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的影响。⑧武力认为近代中国农业经营规模趋向分散,并非是由于小规模经营优于大规模经营,而是由于中国广大的农民处于人口和劳动力过剩所致。⑨唐晓腾、曾绍阳通过对江西省20个村个案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描述了近代历史上的农民流动状态及其成因,指出正常的农民流动能自发地调节人口和土地的紧张关系,从而促进农业生产⑩。吴滔认为19世纪以后,随着抗租事件的增多,业
3、主更愿意选择专门收租机构进行收租,由此导致城居地主和乡民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松散,从而形成了主佃关系的新格局。⑾温锐考察了20世纪初期即苏区革命前赣闽边农村民间传统借贷的状况、运作及其与社会经济关系,认为它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性。⑿徐畅认为高利贷固然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它也维持了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运转。⒀梅德平考察了国民党政府时期合作社组织变迁的历史讨程。⒁黄正林----------------------------------①徐凯希:《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中国农史》2004年第1期。②苑朋欣、朱彦华:《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农田水
4、利事业》,《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l期。③苑朋欣:《清末直隶的农业教育》,《历史教学》2004年第2期。④王加华:《抗日战争前后华北作物种植的变化趋势一一以棉花与粮食作物对比为中心》,《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⑤王建军、陈钊:《民国时期陕西棉麦良种改进的成就与经验》,《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⑥王川:《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设置及其实际成效》,《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⑦唐咸明:《试论近代中国甘蔗种植和制糖业落后之原因》,《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⑧郑林:《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一一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中国农史》
5、2004年第3期。⑨武力:《20世纪30--40年代保定农村土地分散趋势及其原因》,《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⑩唐晓腾、曾绍阳:《近代农民流动状况、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一对江西省20个村实证调查的一项综合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⑾吴滔:《清代江南的一田两主制和主佃关系的新格局一一以苏州地区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5期。⑿温锐:《民间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一一以20世纪初期(1900---1930)赣闽边区为例》,《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⒀徐畅:《高利贷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关系新论一一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浙、皖三省农村为中心》,《江海学
6、刊》2004年第4期。⒁梅德平:《国民党政府时期农村合作社组织变迁的制度分析》,《民国档案》2004年第2期。探讨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整合问题。①刘芳分析了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民离村的原因。②慈鸿飞从农垦、水利、林业诸方面,论述了1912—1949年间西北各地区农业资源的开发。③任泉香、侯甬坚利用地方志文献考察了清至民国陇东森林分布的变迁及林业发展概况。④张天政认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宁夏地方当局为增强其经济实力,采取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有利于畜牧业生产的政策措施。⑤李群对苏、浙、皖民国时期畜禽饲养数统计资料进行了整理、校正和分析。⑥从1901年至1935年,在苏
7、北地区先后涌现了77个垦牧类公司,羽离子将其与圈地运动做了对比,认为苏北的圈地垦殖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缩影。⑦苏新留通过对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资料的爬梳,重建了河南省水旱灾害的等级序列,并进行了初步分析。⑧工商业及市场研究对于抗战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力,过去研究者较少涉猎。汪敬虞从人均生产量、值的角度,对抗战时期中国工业生产和生产力的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文章的最后,他还对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⑨华安合群保寿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