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76049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摄影艺术论文参考范文:某名人集锦摄影艺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摄影艺术论文参考范文:某名人集锦摄影艺术研究----摄影艺术论文-->第1章郎静山及其集锦摄影1.1郎静山生平—热衷影艺的一生郎静山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清末文人家庭,父亲郎锦堂是一个有着论文范文文人士大夫闲情雅趣思想的旧式文人,他十分热爱中国戏曲和绘画艺术,热衷于字画收藏,写得一手好字,视艺术为人类进化之宝。就是这样一位清末旧文人,也对西洋传入中国的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他喜欢上了“摄影”这个为大部分中国人陌生甚至恐惧的西洋事物。据郎静山的回忆:自摄影术传入中国后不久,他父亲就喜欢上了照相这一新鲜时髦的玩意儿,他还记得其父28岁时拍的一张结婚照,那还是用湿片照成的。①后来他父亲从上
2、海买回一架照相机,替人家拍拍照片,他看到父亲把玩着照相机心里发痒,巴不得自己也来试试。父亲对艺术的热爱深深地影响着幼年的郎静山,他已经开始受到书法、绘画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而殷实的家境为他开始接触摄影提供了便利。1904年,也就是郎静山12岁那年,他只身来到了上海,进入南洋中学预科班读书,这是一所英国人在上海公共租界创办的学堂,在这里他碰到了人生中另一位对他从事摄影事业影响颇深的人—李靖兰,恰好李靖兰是一位教美术而又非常喜欢照相的老师,他认为图画和照相关系密切,便在课余时间热心教同学们照相,夜晚还带大家到他自己的暗房里冲洗片子。这一时期暗房制作的学习为郎静山以后的集锦
3、摄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郎静山回忆:“虽然那时候没有温度计和定时器,可是凭借经验学会了计算在底片开始显影之后如何加七倍时间把负片从溶液中取出来,竟能掌握到一定的精确程度。而在经负片印成正相时就得把玻璃负片放在一张白金纸上面,再装在一个印制架里,拿到阳光下曝晒。遇到阴天,往往要花一个上午的功夫才印的出一张相片。”②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郎静山痴迷地跟随老师学习暗房制作技巧,利用节假日去各地拍摄,晚上钻进简陋的暗室里透过微弱的烛光冲洗玻璃片。如果说父亲的影响令郎静山从小产生了强烈的艺术追求,开始爱上摄影,而李靖兰老师就是郎静山的启蒙老师,让他的理想变为现实,对他日后的艺术思想和作品风格
4、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2年郎静山进入上海申报馆业务部工作,虽然偶尔也拍些新闻照片发表,但他主要从事报刊广告业务。1926年他又进入了《时报》担任摄影记者,这是他踏上摄影生涯的开端。郎静山在1967年和1981年的两段回忆说到了当时的情况:“最初我在广告部做些广告工作,摄影只是业余兴趣而已,后来我又转入《时报》工作。上海时报主人黄伯惠,年龄和我差不多,现在住在香港。他也喜欢照相,他从国外买了一套滚筒印刷机到上海,报纸也可以印彩色,但实际上没有这个需要,印报纸机器一天开不了一个钟头,于是想到印画报,当时请了和吴稚晖一起到外国学摄影的唐镜元来制版,这个人脾气很怪,晚上弄照片,
5、白天睡大觉,我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时报》的摄影记者。每次有新闻发生,报社便通知我去拍照。”①这个时期他的采访摄影活动日益频繁,但拍的多是时事方面的照片。他对新闻摄影是不感兴趣的,但新闻摄影却是他踏上摄影事业的第一步,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郎静山从小的兴趣爱好为他步入社会提供了条件,而从事新闻摄影,当一名摄影记者又使他离自己的理想更进了一步。这时的郎静山已经成了上海滩最先崭露头角的摄影人物。据1948年3月25日在上海出版的第14期《中国摄影》中一文载道:“大概远在20余年前,北平许多爱好者首先公开结社,研究摄影艺术,定名光社,举行展览,因此引起了京沪一带爱好者的情绪,上海即有
6、华社和中国摄影学会接踵成立,因此摄影的社团相继而起的不下数十……”在这个爱好摄影的热潮中,郎静山始终是名积极的倡导者和热心的组织者。郎静山与友人共同发起成立“华社”,即中华摄影学社的简称。经过郎静山的一番努力,中华摄影学社终于在1928年初正式宣布成立,华社的成立在上海算得上一大创举,它的成立及举办的四次影展,对我国二三十年代的摄影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由华社创办的《天鹏》摄影杂志(共发出9期)和《中华摄影杂志》(共11期)②等专门研究影艺发展的刊物,其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对我国早期摄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四五年华社影艺活动,尤其是在报界担任摄影记者的经历,这些
7、令郎静山交友更广泛了,阅历也丰富了,在摄影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31年,郎静山在上海开设了“静山摄影室”,专门从事人像和广告摄影。同年,郎静山的一幅作品《柳丝下的摇船女》被选入日本国际沙龙,这是郎静山摄影作品开始选入国际影展的里程碑。此后,他邀请影友黄仲长、徐祖荫二人,成立了一个专门向各国摄影沙龙投寄作品的摄影团体,定名为“三友协会”。从1931年到1937年六年间,三人寄往欧、美、非、亚、澳各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摄影作品数量达三四千张之多,荣获国际沙龙颁发的金银铜牌奖数十枚和大量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