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72880
大小:163.5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2
《商务大厦基坑沉降观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X商务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沉降位移监测方案XXX纬测绘有限公司2012年6月15日15目录1、工程概况2、监测依据3、监测目的4、监测项目5、测点布置6、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7、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8、监测频率9、监测报警值10、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附一:工作表151、工程概况XXX商务大厦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路XXXX中学东侧,北东邻XX小区,西邻XX路,南邻XX小区。主要由主楼两侧的2栋高层写字楼及高层建筑之间的裙房及外围地下部分组成,±0.00=179.70m,基坑挖深约为-11.00m。基
2、坑支护结构采用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桩间喷射混凝土面板的支护行式。2、监测依据全部观测按照以下标准执行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3、监测目的建筑物前期施工期间,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道路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
3、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和其周围建筑物特征部位之间的不对称变异量,对基坑在回填前及回填过程中的整体稳固趋势作出评估,为建筑质量评价和最后验收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及裂缝观测。154、监测项目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设计支护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为:(1)基坑坡顶位移监测:包括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监测;排桩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2)高边坡位移观测:观测频率及次数跟东北面基坑监测一样。(3)周边建筑物变形监
4、测:基坑边缘外2倍的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作为监测对象,监测点设置在建筑物四角、中点及拐点处,主要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及变形监测。(4)周边地表开裂状态的监测。(5)周边设施(住宅楼、道路、管线等)的监测。(6)主体沉降观测。5、测点布置5-1、监测平面控制点的布设根据经验知道,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坑深的3~4倍,因此,沉降观测所选的控制点应选在施工的影响范围之外;控制点不应少于3点。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将控制点布设在农行小区内比较有利于保护和观测。5-2、水准点的设立15按照规范要求,各水准基点的间距应
5、在20-40米范围以内;水准基点与被测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大于100米,且不小于30米,现根据场地条件、场地使用性质、地下埋藏物的情况、长期保存条件等,水准基点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附近,本工程考虑设在基坑的东侧。5-3、监测点布设本次观测的监测点布设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水平位移点12个,沉降点12个,周边建筑变形点15个,既有道路变形点7个,共计为46个监测点。设计方案依据:(1)基坑边坡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
6、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2)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4)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
7、3~5m。(5)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15(6)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边不少于3个监测点;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7)监测点宜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
8、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8)建(构)筑物的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在基坑施工期间当发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每一条裂缝的测点至少设2组,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宜设置测点。(9)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