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

ID:25750701

大小:5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2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_第1页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_第2页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_第3页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_第4页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在我国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几乎全部进程,都始终伴随着同时期俄罗斯-苏联文学的影响。因此,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丰饶实绩之中,就有着中国俄罗斯文学翻译、研究、教学和出版工作者的披荆斩棘之功。回望我国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历程,我们深感几代研究者洒下的辛勤汗水,已经浇灌出了一批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促进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为以后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当然,

2、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国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是完美无缺的。事实上,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现象和问题。如有的研究者在逐渐看到了苏联文学发展中的某些局限、缺失和弊端之后,缺乏足够的耐心重新面对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基本上把它作为一种“左”的文学在总体上予以排斥。有位长期从事俄苏文学研究的高校教师在退休以后感叹道:如果我是学英语、从事英美文学研究的,或者早些时候改换研究方向,无论是从事文艺理论研究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恐怕早就不像今天这样默默无闻了。言外之意,似乎他研究俄苏文学是吃了亏,上了当,因为研究对象

3、本身就是一种极左的、没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与此相对应,一些从事其他语种文学研究的研究者,在庆幸自己没有误入俄苏文学研究“歧途”,因而产生一种或明或暗的优越感的同时,更以自己不太丰富的俄苏文学史知识为依据,把它视为一种缺乏艺术性的公式化、概念化文学的标本。  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对俄苏文学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这一文学是他们毕生的事业和追求所在,曾经维系着他们的青春、理想和无数难以忘却的美好时光。现在,当他们看到像王蒙所说的那样,苏联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呈急剧衰落的趋势”(注:王蒙:《苏联文学的光明梦》,《读书》,19

4、93年第7期。),不免感到十分痛心。当他们发现有人要对俄苏文学进行重新评价,或根据某些他们不熟悉的新资料对他们所熟悉的文学现象进行重新阐释时,他们感到实在是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重新评价俄苏文学,和把苏联文学看成是一种极左的文学,并从总体上加以排斥,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他们自己则热衷于继续对苏联文学进行一种理想化的描述和阐释,将这种文学视为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新质”文学,并希望广大读者也能像他们一样热爱俄苏文学。作为对这种理想化的描述和阐释的一种支撑,在他们的有关言说中,往往伴有对当年阅读苏联文学作品的动人情

5、景的深情回忆,伴有苏联文学曾经给几代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影响的生动例证。  以上两类研究者的观点,应当说是截然相反的,但是他们也拥有相同的东西,即他们从总体上予以排斥、否定或竭力进行肯定、推崇的对象,其实都是一致的,基本上都是以往的苏联文学史著作所论述的那些作品,或者说,至多是半部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与上述研究者的视角和方法不同的是,有一些研究者似乎是根据一种“想当然”的逻辑推理方式,或对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出某种缺乏依据的描述,或对某些文学现象与问题作出某些违背史实的评说。例如,北大中文系的一位教授在他的一本专

6、著中写道:苏联文学中存在着一个“由叶赛宁、布宁、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等所代表的传统,一个关心人性、人的精神境遇的传统”(注:《百花时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这种不确切的描述,可能是既缺乏对所列举的作家的文学成就、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的深入了解,又没有顾及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完整进程,因而给人以似是而非之感。在对某些具体文学现象的评说中,情况也与此相似,如山东大学的一位美学家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拉普”提出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曾经“得到高尔基等人的认同”(注:《现实

7、主义在当代中国》,《文艺报》,1988年10月15日。)。这一说法其实是缺乏根据的。高尔基没有在任何场合、以任何形式“认同”过“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相反,他倒是多次严肃批评过“拉普”的霸道作风和庸俗社会学观点,他自己也不止一次受到“拉普”的攻击。另外,还有些人对高尔基的“晚节”、“人格”提出这样那样的责难,在一次“中青年文学评论家座谈会”上,有位学者甚至说什么“高尔基阻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大有予以彻底否定之势。这同样是出于对高尔基的晚期思想、境遇和创作缺乏真正的了解。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对二十世纪其他一些俄罗

8、斯作家的评说中。  还有一些评论者乐意采取简单颠倒的观照方式,在解构旧有“神话”的同时试图建构某种新的“神话”。如有位先生在他编的《重读大师》一书序言中写道:“被某一代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的,到了另一个时代,很可能一钱不值,显得尴尬而可笑。这样讲可能极端了一些,但至少,大师们的‘季节性’变化却在所难免。比如高尔基、索尔仁尼琴、张爱玲等这些人物,二十年前的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