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3723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衍生金融监管模式国际比较与借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衍生金融监管模式国际比较与借鉴论文.freelura卷入丑闻的事件,使得改革大藏省管理金融体制的呼声日益高涨。1998年6月,日本终于成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金融管理厅,享有制订金融政策、管理证券、衍生金融、银行业等的权力。应该说,在日本,从大藏省到金融管理厅的转变,还是沿袭了政府监管和掌管经济的传统,所以日本相对于英国的单一监管机制并非简单的东施效颦,而是基于本身需要作出的变革。就衍生金融交易而言,金融管理厅有权随时检查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出台衍生金融内部风险管理的措施,对衍生市场出现的欺
2、诈和违法事件进行防范和处理。但是,从实践中看,金融管理厅的权力仍然部分受制于大藏省。国外监管模式的优劣比较 衍生金融监管模式国际比较与借鉴论文.freelura卷入丑闻的事件,使得改革大藏省管理金融体制的呼声日益高涨。1998年6月,日本终于成立了单一的监管机构金融管理厅,享有制订金融政策、管理证券、衍生金融、银行业等的权力。应该说,在日本,从大藏省到金融管理厅的转变,还是沿袭了政府监管和掌管经济的传统,所以日本相对于英国的单一监管机制并非简单的东施效颦,而是基于本身需要作出的变革。就衍生金融交
3、易而言,金融管理厅有权随时检查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出台衍生金融内部风险管理的措施,对衍生市场出现的欺诈和违法事件进行防范和处理。但是,从实践中看,金融管理厅的权力仍然部分受制于大藏省。国外监管模式的优劣比较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各国所采取的监管模式主要是美国的多个监管机构并存的模式和英、日等国的单一监管机构模式。存在多个监管机构的优势在于:首先,至少对某些市场参与者,监管竞争还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限制性规定。这是因为单一机构的监管目标和原则可能不很明确,对金融机构和产品之间的差异不能给
4、予足够的认识和区分。例如,就美国金融市场的利率远期而言,由于远期的利润较低,因此CFTC对其并没有太过烦琐的要求,有关内幕交易的限制也较少。但是,如果仅存在单一的监管机构,并且该机构偏向于SEC的监管思想,那么对远期制定过高的标准就不可避免。当然,如果该机构采取的是CFTC的监管观点,那么有关证券的规则与标准则可能降低。其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由于不存在竞争压力,无法促使其努力成为更高效廉洁的监管者,因此具有垄断因素的单一机构通常效率较低,市场参与者也不能通过比较判断哪个监管者更加合理。而且,单
5、一机构还可能采取过度监管的手段,甚至象日本早前的大藏省那样试图通过官僚命令控制经济。但是,多个监管机构并存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美国,不只是CFTC和SEC间,其它金融监管机构间有关监管竞争问题的争论也旷日持久。从事多项金融服务的公司通常要同时面对多个法定管理机构,满足各式各样甚至是冲突的监管标准。多个机构并存的混乱、复杂、昂贵使得美国的金融机构和欧洲及日本在竞争时处于劣势,促使许多大型公司将衍生金融交易转移到伦敦、东京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监管竞争经常会意味着更多的监管,管理者对权力的要求
6、从来都不会觉得充分。因此,在每次金融丑闻过后,监管者多会颁布更多新的规则,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禁止欺诈的规定就可以覆盖大部分涉案的犯罪。而且,监管竞争还促使监管者争取更多的资源,促进该机构的发展、膨胀以得到更多的与其它机构竞争的资本。因此,至少在目前,英国和日本的单一监管模式得到了更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首先,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可能涉足不同领域的各种产品,几乎没有一家银行现在或以后还停留在传统的储蓄和贷款业务,而且不同金融产品间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例如,现在的大型经纪商并不局限于中介业务,它还出售保险、
7、提供银行服务、从事证券投资,参加各种各样与大银行相竞争的金融服务。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间传统的界限已经不能反映目前金融部门划分的需要。由此可见,20世纪80年代末期所采取的区分监管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发展趋势和监管目标的实现。其次,单一监管机构的采用使其有能力从更高的角度来监控整个金融市场。该管理机构可以为达到监管目标采取任何其认为合理的的监管手段,而不会碰到监管竞争等问题。作为单一的监管者,它对如何实现监管目标不存在任何偏见,同时还会提醒公众不可能不遭受投资失败,认识到作为消
8、费者或者金融机构自身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能完全依赖于金融系统来消除所有的风险和失败。最后,单一监管机构还可以充分降低成本并产生人力资源上的规模效益。现在,世界各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金融业务方面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监管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更多的金融机构和衍生金融交易流向这些市场。中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模式的选择在我国,参加境外衍生金融交易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监管配套机制,曾经出现地下衍生交易猖獗、投机盛行等现象。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于1995年6月发出通知,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