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35336
大小:6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2
《主要农作物粒重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主要农作物粒重的研究进展王春芳1,4,张温典1,姚钢乾2,刁现民3,智慧3,李伟4(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河北承德067000;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4.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省杂粮研究实验室,石家庄050035)摘要:粒重是作物的重要产量性状之一,研究作物粒重的遗传机制有利于认识作物驯化过程,并为提高作物产量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以水稻、玉米、小麦等重要作物的粒重研究为例,对与粒重相关的基因以及粒重形成的遗传和生化机理进行了综述。.jyqk
2、in3,ZHIHui3,LIilletCrops,HebeiAcadem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Sciences/NationalFoxtailMilletImprovementCenter/MinorCerealCropsLaboratoryofHebeiProvince,Shijiazhuang050035,Hebei,China)Abstract:Grainportantyieldtraitsofmaincrops.Studyinggeicmechanismofgrainaincropsishelpfulforun
3、derstandingdomesticationprocessofcrop,andlayingafoundationforimprovingcropyield.Takingstudiesongrainportantcropsasexamples,theauthorssummarizedthegrainationandbiochemicalmechanismofgrainechanism;gene收稿日期:2014-07-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910);河北省承德市财政局科研项目(CZ201300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学技
4、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A2012030102)简介:王春芳(1983-),女(满族),河北承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0314-2370138(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通信,李伟,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谷子分子生物学研究,()0311-87670710(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重要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因此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育种改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作为产量三要素之一的粒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而产量性状是多基因
5、控制的复杂性状,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基因得到克隆和功能鉴定,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同、行使的功能也各异。通过这些研究初步了解了与粒重相关的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今后需要进行大量的基因定位或突变体的鉴定,分析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逐步阐明与粒重相关的产量性状形成的复杂遗传机理,为作物高产分子育种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1水稻粒重的研究粒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影响水稻粒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粒长、粒宽、粒型、单穗粒数和容重等都可以改变水稻的粒重。增加水稻子粒的体积和提高子粒的充实度可以提高粒重,增加产量。近几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稻粒重
6、基因的定位已有许多相关报道。徐建龙等[1]应用292个Lemont/特青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检测到影响千粒重的11个数量性状位点(QTL),分别位于第1、2、3、4、5、10和第12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53.9%。林荔辉等[2]利用以两个籼稻品种H359和Acc8558为亲本杂交建立的RIL群体检测到16个与粒重有关的QTL,分布在8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可解释81.4%的表型变异,其中有5个QTL分布在第3染色体上。吴秀菊等[3]利用以粳稻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在多个环境下对稻谷粒重和精米粒重等
7、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在5个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与粒重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6、7和第8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介于13%~35%之间。赵彦宏等[4]以水稻“珍汕97B×明恢63”的F1杂种(汕优63)所衍生的永久F2群体为材料,对单穗粒重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9个与单穗粒重相关的QTL,其中7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并证明上位性是控制水稻单穗粒重遗传变异的重要遗传组分之一。樊叶杨等[5]通过14个水稻胚乳淀粉合成积累的相关基因和42个预测的相关基因,与千粒重QTL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发现有38个相关基因与千粒重QTL连锁遗传,表明其中一些
8、千粒重主效基因本身可能就是编码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基因。王松凤等[6]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