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24519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浅谈中专诗歌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专诗歌教学论文..论文关键词:诗歌诵读探究论文摘要:在当今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诗歌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以教授课文《声声慢》和《孔雀东南飞》为例,从诗歌教学的诵读和探究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如何使诗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提起诗歌,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春花秋月、大漠孤烟、姹紫嫣红、孤藤老树等等的景象,虽然毫不相同但却一样让人感觉到美丽与陶醉。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诗人..,诗歌在我们璀璨的中华悠久文明中,是最明亮的一颗星星。诗歌不仅仅是人文的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认真去传承与发扬。本人在中专执教语文近五年,发现现在的学生
2、急于求成,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学这个有没有用”。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偏重于实用,但一些经典的诗歌仍然有被收录在教材中,对此,我十分认同。我认为不管到任何时刻,语文的审美性与文学性都不能丢弃,我们在讲究实用之外不能忽略了美,更不能割裂了语文的含义。下面,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谈一谈。1诵读发现字词之美我今年教的是中专二年级的语文,在今年所教授的三十多篇课文中,学生学习兴趣最浓的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与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这一个发现让我十分惊讶,原先我以为因为时代的久远学生会对古诗兴趣不大。但经过多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关键在老师的引导与教学。诗歌的学习没有诀窍,诵读是一条必经之路
3、。我在教导这两首诗歌的时候,把诵读放在了首要的地位。例如《声声慢》,开篇十四个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在教学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不停诵读,找出这十四个字的特点以及理解诗人的动作与心境的变换。学生首先发现了它们是“叠词”,其次学生们感悟到作者的动作先是寻觅一番,而后发现周围一片冷清,心里觉得十分凄凉,更是一片戚戚然。叠词的运用以及反复强调,再次凸显了作者的愁绪,诗句中十四个字,虽无一字是愁,但实则景景是愁,处处是愁。套用作者的最后一句,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愁绪也强烈地感染了读者,叫人不禁沉浸在诗人的愁怀中无法自拔。而当我讲解到“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句时
4、,我要求学生一再地朗读,特别注意读到“雁过也”时,要放慢速度,特别把最后一个“也”字拉长,要读出那种大雁飞过的感觉。这句话诗人写得特别好,不仅有形,而且有声。我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看着大雁飞走,感觉周遭的一切物是人非的悲痛。当我提问“大雁的鸣叫真的伤心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不是的,是因为诗人的心情悲伤,所以听见大雁鸣叫的声音也觉得很悲凄。我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列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告诉学生在诗歌中,一切的景语皆情语,因为诗人自己感动,于是看见花在落泪,诗人不愿意别离,所以听见的鸟鸣叫得心碎。这就是文学的美,没有科学根据,只凭借着自己的内心去感受
5、,去体悟那一种深沉的美丽。学生听后不停点头,我也收到了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2探究擦出思想的火花现在中专的课本里常选用一些现代的励志小品文,这些文章当然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然而那些经典传统的诗歌,除了能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同样能够与我们的心灵碰撞,擦出思想的火花。新课标中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的确如此,有一些诗歌可以带给人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有一些诗歌却因为人们的解读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优秀
6、的长篇叙事诗,诗歌中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专制的残酷以及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人们渴望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美好愿望。讲授这篇课文之前,我让学生去回顾温习中国古代那些美丽的爱情故事。例如“牛郎织女”、诗人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血泪沈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双飞蝴蝶”等等。同时,我也让学生们思考三个问题,第一、这几个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第二、而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你认为有哪些?第三、为什么这些故事会经久不衰地流传下来?带着问题我们开始了这首诗歌的学习,通过对课文重点章节的分析以及细节的讲解,学生渐渐掌握了课文的主要脉络以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些学生不理解刘兰芝为什么那么
7、惧怕她婆婆,而她婆婆又为何能那么权威?我指出,这其实与当时的封建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据《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焦母在那个家庭当中的地位就如同一个皇帝般可以为所欲为,无所不能。刘兰芝和焦仲卿他们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思想也有一定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