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22129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m第3二U教育e资u源网2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
2、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3、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建国—50年代)1、建国初的环境1)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A、有利形势:1)资本主义阵营(削弱)2)社会主义阵营(壮大)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4)新中国的成立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卫主权、打破封锁)2)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
4、,综合国力不强2、外交方针的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照,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②打扫屋子干净再请客,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③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建国初的外交建树1)、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2)、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
5、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③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世界上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问题)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同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打开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
6、)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2)、概况:1971年10月,26届联大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3)、意义(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
7、,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1)从美国方面看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2)从中国方面看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