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麦纹枯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麦纹枯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论文.freelcornigerum(Bourd.)Rogers,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RhizoctoniaVanderHoevenCAG-1称禾谷丝核菌,由CAG-1、CAG-3、CAG-6、AGC1等4个菌丝融合群,无性世代RhizoctoniasolaniKuhnAG-4、AG-5称立枯丝核菌,均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据检测,小麦的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是优势菌丝融合群,占88%~92%。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侵染引起云纹状病斑,立枯丝核菌AG-4融合群侵染引起褐色病斑1。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的菌丝无色,不产生无性孢子,生
2、长温限5~30℃,适温20~25℃,温度达30℃时生长明显受抑,32.5℃时生长停滞;立枯丝核菌菌丝体生长温限7~40℃,适温26~32℃。2田间消长规律2.1冬前侵染期小麦发芽后病菌即可侵染,以侵染芽鞘和叶鞘为主,3叶后达发病高峰,一般年份11月底病株率8%~12%,重发年份病株率可达30%以上。2.2越冬期越冬后气温下降,不利于菌丝侵染,病害停止发展,病情基本稳定,外病叶枯死后,病株率降低,带菌病株成为翌年春季主要侵染源2。2.3横向扩展期翌年2月中旬后,随着气温上升病菌开始侵染,2月底3月初进入发病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发病盛期,一般年份盛期病株率40%~50%,重发年份达6
3、0%以上。2.4病情加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降雨少、阴雨天气少、气温高的年份,病情发展不快,反之,病菌则向横方向快速发展,病斑高度迅速上升,侵茎率和病情指数激增。2.5枯白穗发生5月中下旬后,重病株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3发生危害特点3.1发生面积大一般年份,周口市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40~47hm2,占种植面积的60%~70%,重发年份发生面积达55hm2以上,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中2007年全市发生面积55.6hm2,占种植面积的83%,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59.4hm2,占种植面积的88%。3.2发生危害程度据周口市近10年的小麦纹枯病统计
4、资料显示,1998、2007年发生程度为5级,其余年份为4级,属中等偏重发生或大发生。一般年份枯白穗率1%~2%,小麦减产10万t左右,重发年份枯白穗率3%以上,小麦减产15万t以上。3.3品种间差异明显据周口市县植保站2003—2007年调查,周麦19、周麦18、周麦16、新麦18、丰舞981、豫麦70-36、太空6号、矮抗58、豫麦49-198、郑麦9023、兰考矮早8、偃展4110等品种的病株率分别为49.6%、39.7%、60.7%、39.5%、49.2%、34.5%、56.2%、36.4%、66.7%、51.0%、75.1%、40.0%,白穗率分别为3.7%、1.8%、13.
5、1%、18.0%、6.5%、10.7%、14.6%、5.5%、1.0%、12.0%、33.3%、1.0%。周麦18、新麦18、郑麦9023对纹枯病抗性好,病株率和白穗率都较低,周麦16、豫麦70-36、太空6号、兰考矮早8对纹枯病抗性差,其他品种抗性一般。3.4年度间差异明显据多年统计资料显示,不同年份间差异明显,重发生年份与轻发生年份有很大差异,重发生年份白穗率是轻发生年份白穗率的几倍至十几倍。3.5田块间差异明显单施氮磷肥的田块较测土配方施肥田块发病重,病株率、病指、白穗率明显升高,一般分别提高10~20、4~7、0.3~1.0个百分点。4影响因素4.1菌源量小麦纹枯病病菌是土传真
6、菌,近年来小麦纹枯病连年重发生,土壤中菌量连年积累,菌源量大。4.2品种抗性通过多年调查,目前周口市主栽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性较差,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危害。4.3气候条件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气候变暖,降雨量增大,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4.4施肥技术种植小麦时,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只重视施用氮磷肥,不施钾肥或施用钾肥不足,以致使小麦的抗病性降低。4.5播期播量一般年份,10月5—15日周口市的小麦播种60%~70%,播量187.5~262.5kg/hm2,播期偏早,播量偏大,致使小麦冬前旺长,群体大,个体弱,小麦抗性降低,田间通风透光性差,利于病害发生危害。4.6拌种与管理
7、技术播种时药剂拌种面积小,常年药剂拌种1.67万~2.33万hm2,仅占种植面积的36%~50%;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时期,仅40%~50%的田块早春喷雾防治1遍,喷液量少,防效差。5综合防治措施在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上,应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5.1选种高产抗病品种据多年调查,周麦18、新麦18、郑麦9023、偃展4110等品种抗病性强,且高产,应大面积推广种植3。5.2测土配方施肥据报道,田间合理施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