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1818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浅谈反思性教学及化学课的案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反思性教学及化学课的案例论文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着自身的专业长进,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着自身的专业长进,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师面对课改的挑战与学科内容的发展,必须加强学习、深入研究,进行反思性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反思性教学的特征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
2、究与解决自身教学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国内外教育家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反思性教学至少具有以下特征:(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是一种对教学形成新的理解和欣赏的追求。(3)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
3、是既全面发展学生又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是把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它让教师感到自己有责任让每位学生成功,而且认为自己的教学表现是学生成功的关键,他们为学生们树立了探求知识的典范。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综上所述,反思性教学以科学性反思为基础,是借助行动研究的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学,是以发展教师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学。2反思性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主体、目的、工具以及教学对象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有同常规的操作性教学相一致的方面,如备
4、课、授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检测等教的环节,以及预习、听课、课后作业、自习等学的环节,在反思性教学中同样存在。(1)反思实践发现问题这一环节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①自我剖析:教师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或观看自己教学的实况录像,进行自我剖析,从中发现教学的问题。②互助指导:同一层级教师的互相支持。如同行间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或教研组内教师相互听课,帮助执教者从中找到教学缺陷,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③评教评学:由学校管理层主持学生对教师的“教”,教师对学生的“学”,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归纳分类,分别及时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
5、足,明确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④资料分析:从教学计划、试卷分析、学生作业、实验报告、教学文献等资料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典型问题。(2)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根据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筛选、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目的、性质等。尤其要弄清楚通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整体日的之所在。明确目的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就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对解决问题提出假设。假设一般被视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一个设想、计划或方案。所有假设都是对问题(解释)以及问题的化解(解决方案)的关注,是关于“为什么发生这样的问题”的解释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方案)的估计和
6、预谋。假设还涉及对问题的“发现”和“猜想”。案例: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一内容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大减,为此,教师应考虑怎样解释并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认为“学生厌学”是个“问题”,而当教师忖度“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存在问题”时,这是对问题的“解释”;当教师设想“应该就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给学生以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于是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①要准确理解、熟练掌握、理解记忆基本的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写法,物质组成与微粒构成的描述,这些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要逐一理解掌握和记忆,包括必要的默写,以化解和分散书写化学方程
7、式的难点。②要结合教学内容增加和改进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质量守恒的化学实验在微观上的原因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记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形态、特性,理解反应实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③要逐步总结规律,加强科学训练。理解化学方程式既要借助代数方程式,又要区别代数方程式,讲清讲透书写方法和步骤,强化操练,自觉训练,熟能生巧。④要教给学生各种记忆方法。在记忆化学方程式这一环节中可采用比较记忆、“网络”记忆、口诀记忆、谐音记忆、重复记忆等方法,训练学生的记忆力。⑤认真设计作业。适当加大练习量,精批细改学生作业,指导学生自我反馈调节,引导学生走向自我反
8、思。(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