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

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

ID:2571794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_第1页
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_第2页
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_第3页
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关于鲤鱼的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探讨1鲤鱼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1.1选择养殖池塘  养殖鲤鱼的池塘适宜选择一些交通方便、电力充足的地方。对于长期养鱼的旧池塘,为了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应每隔一段时间对池塘中的淤泥应进行清理。一般养殖池塘总面积约为0.267hm2,水深2~2.5m;池塘水透明度应达到25~30mm,池底以砂壤土且平坦为宜,池水溶氧量控制在6~7mg/L,pH值为6.5~8.0。  1.2鱼苗放养前准备  1.2.1清整池塘  干池塘在冬季时应进行曝晒,以便于对池塘中多余的淤泥进行清理,之后对整个池塘用石灰2300kg/hm2化浆进行

2、泼洒,再曝晒1个月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池塘中有害气体的挥发,还可以对已板结的淤泥进行疏松。  1.2.2调节水质  鱼苗放养前(一般为4~6d)需要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育肥,在养殖池塘内注入1.5m的干净水;将光合细菌、发酵鸡粪、液体肥水型氨基酸等混合物均匀泼洒(25t/hm2),这样可起到杀菌、育肥水质的作用;均匀泼洒芽本文由.L.收集整理孢杆菌来保持池塘水色[1]。  1.3放养鱼苗  鲤鱼养殖的效益与鱼苗质量的好坏直接有关。在鱼苗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健壮活泼、全身无病灶及大小均匀的优良鱼种,并且鱼苗品种应尽量选择当地养殖的品种。同时,应根据当地渔市价格及养殖池塘的计划产量、面积

3、、水质和养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鱼苗放养量。此外,为避免鱼苗将病菌带入池塘,在放养前需要用3%食盐水进行消毒。根据上述池塘条件,通常可以放养10cm长的鲤鱼种,4000尾/667m2为宜,并且还可放养15cm长的鲢、鳙鱼搭配养殖,500尾/667m2为宜。  1.4喂养  1.4.1喂养的饲料  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100g/尾左右,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35%;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100~200g/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30%;若养殖鱼苗的体重为200g/尾,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需达到25%。  1.4.2喂养的方法  鱼苗初期,投喂饲料方式可向整个池塘均匀泼撒,随着鱼苗的逐

4、渐长大,应使用投饵机进行投喂。科学把握投饵量是喂养鱼苗的关键,在喂养过程中不能投喂过多或过少,每次让鱼吃到8成饱为宜。此外,还应灵活掌握池塘水质、水温、鱼体大小、鱼体健康指数及天气情况等。  1.5养殖日常管理  鲤鱼养殖日常管理主要做到三分养,七分管。使用池塘增氧机应根据天气情况来确定,一般下雨天半夜使用,阴天早上使用,晴天中午使用,若遇到天气不好或有浮头现象时,应延长使用时间,并且要提前开机[2]。此外,为随时掌握池塘水质情况及池鱼情况,每天必须坚持巡塘,至少2次,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1.6调节池塘水质  鲤鱼的生长与摄食与池塘水质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对此,应

5、高度重视池塘的水质问题,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每天早晚应坚持巡塘,水温升高的情况下,应将水位增加至3m,为保持池水的水质,应定期向池塘中注入新水,同时对池中生长出的杂草或杂物应及时清除,并观察鱼类是否正常的生长与活动。另外,在8~10月期间,为防止泛塘,每天应使用增氧机增氧;为净化池塘水质,每隔20d应向池塘内泼洒微生态制剂。  1.7.病害防治  防治养殖病害,前期宜采用中草药。养殖中后期每隔20d左右应进行一次消毒、杀虫。为预防细菌性鱼病或病毒,应在每10kg的饵料中需是添加1kg三黄粉及0.4kg食盐,每隔16d连续投喂6次,2次/d。其中,三黄粉主要包括大黄、黄芩及黄柏,比例按照5:

6、2:3为宜[3]。  2养殖试验结果  本次养殖试验从2012年4月开始投苗至2013年7月捕捞为止,其中养殖时间为440d左右,其中捕捞商品鲤鱼总总量为9745.5kg,其中平均单位产量达到85~140kg/hm2,单条鲤鱼重量平均为1.9kg,鲢、鳙鱼产量为4527.8kg,其中鲤鱼养殖获利29236.5元(以3kg/元标准计算),鲢、鳙鱼养殖获利11319.5元(以2.5kg/元标准计算),极大的提升了鲤鱼养殖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3结语  在鲤鱼养殖试验过程中,通过采用健康、生态的养殖技术和模式,有效利用了自然水的资源优势,科学使用增氧机,定期清理养殖池塘,进一步提升养殖池塘水

7、质,从而降低因池塘污染而引发鱼苗疾病几率。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控制鱼苗饵料的投喂量,而在鱼苗疾病防御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从而实现高效、高产的鲤鱼养殖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