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1777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关于经济法与民法的论争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经济法与民法的论争研究摘要经济法学界与民法学界的论争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初,现在两法之争也已经尘埃落定。笔者虽然无缘见证当时的学术争辩,却对这场争论早有耳闻。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这次论争的研究,总结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法民法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中图分类号:D920.4(二)民法学派的观点 八十年代初经济法的盛行,使得民法学界的学者们深感压力。民法学者们纷纷站出来与经济法学界展开论战。按照梁慧星的说法是“当年的论战确乎关系重大,民法和民法学,生死存亡系于一役。民法学派这一边迅速调整了战略策略,不能等着人家杀过
2、来,我们也应主动地杀过去”。这种说法形象地让我们看到了民法学者在面对经济法盛行局面的焦急与迫不及待的反击。 1982年佟柔提出:“我根本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规只不过是各种基本法的法律规范的‘综合体’、‘混合体’而已”。 王家福教授提出:经济法是“以经济民法方法、经济行政方法、经济劳动方法调整平等的、行政管理性的、劳动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这就是“综合经济法论”。 梁慧星、王利明、崔勤之等人提出了“经济行政法论”,认为“经济行政法在采用传统的行政法调整方法及行政命令方法的同时,还广泛运用
3、其他调整方法,特别是着重发挥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 经济法学者提出的大经济法观点与民法学者提出的大民法观点针锋相对,硝烟味浓厚。大经济法观忽视了民法的作用,而民法学者们也一心要否定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在论战中,这样的观点都带着不理性的学科保卫意识。但是,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就是在这场论战中慢慢地辨明了经济法与民法的界限。 三、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后经济法观点的调整 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通则》的出台沉重打击
4、了大经济法幻想。一批经济法学者放弃了经济法转向了研究民商法;另一些学者也纷纷修改了原来的学说。 新的经济法观点主要有: 一是“经济协调关系说”。杨紫煊、徐杰主编的《经济法学》提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是“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该学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并且,这种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微观经济调控关系(国家对经济组织的调控关系及经济组织内部的调控关系)、市场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社会分配关系四大部分。 三是“经济管理
5、与市场运行关系说”。该说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 四是“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在八十年代初,漆多俊教授就提出了,“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市场干预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国家宏观调控法三大板块。但是,该学说在八十年代在全国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在90年代后,特别是1992年后,该学说由于体系科学完善、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
6、意。 四、经济法与民法论争的现实意义 (一)论争促进了民法学的恢复与发展 现代民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长。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批民法学者的离开让国内民法学遭遇了一定的挫折。而十年文革的摧残,更是让民法学陷入了谷底。根据一些民法学者的研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很多人是知道有经济法而不知道有民法的。再加上当时法院设民庭的同时又设经济庭,民庭主要审理婚姻家庭案件,而经济庭审理的主要是经济案件,这也造成了人们对民法与经济法的认识出现了错位。经济法学派与民法学派的这一场论争,恰恰打开了人们对两门学科的认识之门。在民法学者们群起反
7、对各种经济法观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民法的讨论、阐述、宣扬,这不但让民法在学术上得到了发展,也让民法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知。也正是这一论争,加速了民法学者对民事立法的研究与推动。 (二)促进了经济法学的理性发展 八十年代初期经济法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大经济法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让人们认识了经济法;而又恰恰是这些缺乏科学与理性的学术观点让经济法学陷入了纷争不止的局面。从1979年到1986年代七年论战,在《民法通则》的出台后慢慢落下帷幕。很多人对经济法失去了信心,转向了民商法。但也恰恰是在这场论争中,民法学界对民法的
8、阐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法的调整范围,在论战的硝烟慢慢消散的时候,一部分的经济法学者开始理性地认识到经济法的本质。可以说,这场论争促进了经济法学的理性发展。 (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78年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此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了头等大事,而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还不明确。在中国这种至上而下的改革中,国家的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