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15798
大小:6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2
《“非典” 疫情的经济影响:评估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典”疫情的经济影响:评估和对策“非典”疫情的发生给本年度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如何客观而恰当地估计“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如何通过政府的制度安排和调动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因素而使得“非典”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是公众目前热切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国内外权威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和资料,全面考察“非典”的短期与长期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企业和公众在降低“非典”消极影响方面能够采取的因应措施。一、国际权威投资咨询机构对“非典”影响的初步评估在“非典”疫情发生和蔓延后,国际上一些权威投资和咨询机构对“非典”的经济影响作出了初步评估。总体的
2、评估趋势表明,各大机构在“非典”疫情发生初期纷纷调低对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但基于对中国大陆和亚洲基本商业环境和经济成长前景的把握,这些评估机构并没有过分强调“非典”对亚洲和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指出,“非典”可能成为亚洲自金融危机以来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该投资银行亚太区首席分析员表示,如果考虑到“非典”持续一季度对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该投资银行将把亚洲除日本以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预期由5.1%调低到4.5%;而如果考虑到“非典”持续两季度,则其预期估降将翻一番。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率的估计值由
3、7%修正到6.5%,香港由2.7%调低到2.1%,台湾则由2.8%调低为2.3%,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率也同时基于一季度的估计而修正了原来的预期。高盛公司(GoldmanSachs)则估计,疫情所引起的恐慌会对消费需求带来明显影响,而疫情每持续一个季度,则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将达到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0.7%左右。但他们认为,蔓延亚洲的恐慌将在夏季中期结束,而消费者支出模式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恢复正常。高盛公司的预期代表了很多国际投资评估机构的看法,他们认为,尽管中国大陆以及香港等地区的疫情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尤其是航空、旅游等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基于对疫情的预测和经济基本面的观察
4、,他们并未作出过于悲观的结论。也有一些机构做出了比较正面的评估报告,如荷兰国际集团金融市场部(INGFinancialMarket)发表了一份《非典型肺炎:不必恐慌》的报告,预计“非典”将在6月份得到基本控制,虽然该机构也下调了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期,但是同时表示,“非典”所导致的香港金融市场不景气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买进股票和固定收益债券的良机。该机构预计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基本经济环境不会因“非典”而受到持久损害,随着疫情的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消费者信心会增加,“非典”的消极影响也将很快消退。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的数据资料,法新社和《远东经济评论》对“非典”对亚洲地区的经
5、济影响作了定量分析,认为截止4月中旬,“非典”给亚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造成的损失达到110亿美元左右,中国大陆的损失在22亿美元左右,而中国香港地区的损失在17亿美元左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非典”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复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预料全球经济将因伊拉克战争和“非典”因素而导致复苏延缓,包括主要工业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将在2004年才会有复苏动力。标准普尔公司(SP)认为由于中国大陆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和自身经济成长态势,其经济增长受“非典”影响将较其他亚洲国家小一些,估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因“非典”而减少0.1-0.5%个百分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比重仅为1.8%和1.4%,因此将会是亚洲区受“非典”影响最小的地区。花旗集团也认为,在亚洲,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将是受“非典”影响最大的地区,因为这几个地区旅游和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而中国大陆由于旅游支出和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额较小,因此损失将会较小。经济学家信息集团(EIU)的分析认为,假如“非典”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将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期态势是强劲的,2003-2007年中国平均年经济增长率将会略低于8%。综合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提供的国外权威评估机构的资料显示,国际上对于“非典”对亚洲和中国的未来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基
7、本上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和权威分析人士对亚洲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国际上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持非常积极的乐观态度。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政府逐渐采取有效措施,“非典”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消费者信心和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国际评估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公开表示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较为乐观的预期。一些跨国公司(如一些国际知名的汽车和通信公司)基于对中国未来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正逐步调整自己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战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这些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