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

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

ID:2570577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_第1页
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_第2页
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_第3页
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栽培因素对水稻隔离层育秧秧苗单株带蘖的影响  苗床施肥和控制播种量是培育水稻旱育壮秧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1-2]。但在生产中常因培肥技术不到位,肥料运筹和播量不合理,出现秧苗不健壮,从而影响旱育秧苗移栽后的生长优势,到目前为止,关于苗床施肥量及播种密度依然说法不一[3-5]。寒地水稻移栽前是否带蘖是培育壮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有关栽培因子对秧苗单株带蘖数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且针对隔离层育秧的影响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本试验欲采用四因素的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及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6-8],对隔离层育秧下栽培因子对秧苗分蘖的影响进行详

2、细研究和阐述,为寒地水稻培育壮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曙光水田试验地育苗大棚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27.8gkg-1,全氮1.22gkg-1,碱解氮113.5mgkg-1,速效磷26.3mgkg-1,速效钾117.4mgkg-1。  1.2试验材料  根据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当前水稻品种类型及栽培面积,选用龙粳21号(穗立形状半直立)和垦稻12号(穗立形状不垂)2个当前水稻主栽或苗头品种。试验其余设备及肥料按照试验要求均在当地购买。本文由.L.收集整理  1.3试验设计  采用大棚旱育秧主体技术,进行生

3、产中应用较多的隔离层育秧的研究,设4因素试验,分别为播种量(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在整平好的苗床上先铺一层隔离物,如编织袋、无纺布等,在隔离物上再铺不低于2cm的营养土,然后播种育苗。在插秧前35d秧龄时期,调查秧苗单株分蘖数。  为减少试验的处理数,拟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每小区0.5m2。试验方案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  本试验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来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将各小区的试验结果,按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输入到DPS数据处理系统,逐步剔除0.1显著水平不显著项后,得到栽培因素与秧苗带蘖数的最优回归模型:  龙

4、粳21最优回归方程:Y=0.638-0.072X1+0.052X2+0.036X3+0.025X4,决定系数R2=0.9313,F值=61.0。  垦稻12最优回归方程:Y=0.62-0.076X1+0.016X2+0.032X3+0.023X4-0.027X22,决定系数R2=0.9494,F值=63.75。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两个品种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都在0.9以上,表明所得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决定程度。  2.2单因子效应分析  在-1.682~1.682水平编码范围内,对各栽培因素与秧苗单株带蘖的关系作函数图形。根据图1、图2可以看出,密度和氮肥对秧苗分蘖

5、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和钾肥。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秧苗单株带蘖数会显著降低;增加氮肥可以使龙粳21分蘖增加,而垦稻12单株带蘖数则会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先增加后下降,可见过量的氮肥对垦稻12秧苗带蘖也是不利的;磷肥和钾肥对两个品种的秧苗分蘖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低密度和中高肥力会使隔离层育秧秧苗获得较多的分蘖,也是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  2.3最佳栽培方案确定  利用频数分析法对回归模型进行模拟寻优,对龙粳21秧苗单株带蘖数大于0.70的189个方案以及垦稻12秧苗单株带蘖数大于0.7的113个方案进行频数分析,从而获得了最佳栽培方案为龙粳21:播种量258.0~282.

6、8gm-2、施氮量86.0~96.8gm-2、施磷量82.4~95.9gm-2、施钾量55.1~65.3gm-2;垦稻12:播种量221.9~239.0gm-2、施氮量67.1~80.5gm-2、施磷量92.0~107.2gm-2、施钾量57.9~70.4gm-2。  3小结与讨论  该试验通过回归设计获得了秧苗单株带蘖的最优回归方程,两个回归方程都具有较高的决定程度。单因子效应分析发现,密度和氮肥对秧苗分蘖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和钾肥。低密度和中高肥力会使隔离层育秧秧苗获得较多的分蘖,也是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景启坚等[9]研究认为,播种量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高素质秧苗的形成,这

7、与本试验结果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育秧方式的不同或者所考查的秧苗指标不同所致。  同时获得了龙粳21和垦稻12的最佳栽培方案,然而该试验是针对秧苗分蘖的影响研究,在该模式下秧苗其他素质如干质量、根冠比等指标是否也达到较高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