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

ID:25702849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技术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附件附件B:开题报告附件B: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发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可靠、快速、安全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是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最基本的要求,而更高的就是,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建立通信连接,最及时的获取所需的信息,不仅是文字的、声音的信息。甚至是分辨率极高的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且信息具有极强的可交互性。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是无限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可靠、无处不在的无限通信方式一直都是通信用户的

2、要求和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现代通信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1979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的通信电话系统,建立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第一代魔力移动通信系统。90年代中期产生的数字通信系统完成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可以提供数字语音通信服务以及一些中低速的数据传输业务和智能网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码分多址技术,与第二代相比,在接入速度、灵活性和可靠性方便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3G的核心网没有完全脱离2G的核心网,且不能有效地对抗高速数据传输中的时延扩展带来的严重符号间干扰,所以3G不能算是真正的宽带接入网络。在现在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下,人们开始转

3、向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是目前使用的4G的核心技术,它将数字调制、数字信号处理、多载波传输等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它在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功率利用率、系统复杂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时支持移动通信特别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的只要技术之一。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把高速率的串行数据通过频分复用来实现并行传输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其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己经提出了,但由于并行传输系统需要基带成形滤波器阵列,正弦波载波发生器阵列及相干解调阵列,采用传统的模拟的方法实现是相当复杂的、昂贵的,因而早期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1971年,Weistein和Ebert[2]提出了用离散傅立

4、叶变换来实现多载波调制,人们开始研究并行传输的多载波系统的数字化实现方法,将离散傅立叶变换运用到正交频分复用的调制解调中,为正交频分复用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大大简化了多载波技术的实现。运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实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发送端不需要多套的正弦发生器,而接收端也不需要用多个带通滤波器来检测各路子载波,但由于当时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限制,正交频分复用 B5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附件附件B:开题报告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80年代,人们对多载波调制在高速调制解调器、数字移动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L.J.Cimini[4]首先分析了正交频分

5、复用在移动通信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此以后,正交频分复用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载波数目高达几千时也可以通过专用芯片来实现其离散傅立叶变换变换,大大推动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的实用化,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正交频分复用已经成功的应用于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数字视频广播系统、无线电局域网,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等系统中。1995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首次提出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标准,这是第一个采用正交频分复用的标准[5]。1999年12月,IEEE802.

6、lla 一个工作在5GHz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宽带射频接入网的局域网标准也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我国,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也于2001年8月31日开通了中国网通开展的正交频分复用固定无线接入系统CelerFlex的试验[9] ,进行了必要的测试和业务演示。目前,人们正在集中精力研究正交频分复用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并将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与多种多址技术相结合。此外,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还易于结合空时编码以及智能天线等技术,最大程度提高物理层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峰均比的研究是随着正交频分复用实现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的,国外对于抑制峰均比的研究早在20世

7、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而在国内则在90年代末期才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是在多载波系统中,较高的峰均比是其固有问题之一,必须对峰均比加以抑制,才能不会影响到多载波调制系统的实际应用。目前,峰均比的抑制研究大多是针对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主要有两种思路[3]-[4]:第一种思路是从功率放大器方面考虑。其中一种想法是令功率放大器在饱和区工作,或者补偿放大器的工作点,这种方式使得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系统实现成本变高,同时还会带来非线性失真,致使带外辐射和系统比特误码率新能变差。另一种想法是增大放大器的线性范围,这样就可以减少由放大器引起的非线性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