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贸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贸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国贸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并提出了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案。同时分析了采用项目教学法后对国贸实务课程的影响和作用。关键词高职国贸实务项目教学法一、高职国贸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毕业时能够与所从事岗位达到零接口。国贸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技能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在现有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为零。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2、,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建构。2.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项目教学法的项目是根据行业企业生产和服务中的生产加工项目、培训项目和服务流程为基础开发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有机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3.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学生全过程主动参与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充
3、分发挥潜能的宽松和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虚拟的职业世界中,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4.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教学法紧紧围绕完成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干中学和练中学,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三、项目教学法在国贸实务课程中的设计思路及实施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1.确定项目表1教学内容经过走访企业、
4、与企业从业人员交谈,确定了国贸实务课程对应的岗位为外贸业务员,根据外贸业务员的工作选取了13项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熟悉商品和了解市场;(2)开发和维护客户;(3)询盘和发盘;(4)还盘;(5接受和签约;(6)备货生产;(7)投保;(8)租船订舱;(9)检验;(10)报关;(11)货款收付;(12)争议处理;(13)资料归档。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选择了贴近外贸操作的4个典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使项目涵盖外贸操作的各个环节,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见表1)2.具体实施(以项目2为例)项目2是纺织品出口企业A公司与美国进口方B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共20学时。根据磋商谈
5、判的过程,将项目2分为4个项目活动,分别是B公司询盘、A公司发盘、B公司还盘和B公司接受。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布置项目在课前将项目2下达给学生,以便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会了解到磋商谈判的4个环节为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并能够对4个环节有大体的认识。同时学生也会了解谈判过程中的相应技巧,为谈判的实施奠定基础。(2)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根据项目2和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团队的工作计划和分工,将团队成员分为两组,分别代表A公司与B公司,在每个公司内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协作完成谈判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建议
6、。(3)项目实施根据团队分工,进行磋商谈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理论方面,教师讲解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知识点。在实践方面,教师示范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注意问题及谈判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4)项目检查及评价在磋商谈判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查,教师检查,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谈判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谈判的结果制定合同,作为项目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报告,给予项目考评成绩,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同时总结项目的实施情况,不断积累经验,改进项目的组织与管理。3.
7、实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学生的反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于国贸实务课程的兴趣有所提高。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四、项目教学法在国贸实务课程中应用的影响1.实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以项目为核心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克服了实践和理论教学相脱节、错位的问题;另一方面,由行业专家、一线教师组成的专家队伍,在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确定的专业项目,明确了理论知识讲授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教师在理论教学内容“度”的把握上有了一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