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

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

ID:25700417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_第1页
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_第2页
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_第3页
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_第4页
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信仰与当代生活 2010年的最后一天,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北京因病逝世。消息传出,无数人为之扼腕、哀痛和惋惜,许多作家、评论家纷纷在媒体上表达追思之情,全国各地大小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数日后,史铁生的亲人、朋友在北京、上海同时举行了追思会,在北京追思会上作家铁凝表示: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他对中国文学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宝贵财富。他个人和文学作品的深厚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地彰显出来(《他无法行走却会

2、飞》,《中华工商时报》2011.1.14)。评论家陈思和在一篇追思文章中写道:铁生有自己的信仰,用以慰安他不幸的命运,但信仰是他内心的声音,也是他自己的生命体会,他很少在文学创作中夸饰信仰(《文汇报》2011.1.5)。而史铁生的朋友作家孙甘露在上海追思会上认为,史铁生是这个时代的隐喻,他的病躯好像是对这个年代的隐喻,从他的眼里来看待这个痛苦的时代。史上有很多作家去世之后,有很多人来悼念,是因为某些时代性的东西。我想,史铁生的辞世也触动了这个时代的某根神经(《我们真的认识史铁生吗》,《东方早报》2011.1.5)。史铁生的离去带

3、给人们心灵的冲击证明了文学的尊严,信仰的力量,精神的自由。无数的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追思,其实表达的是对他在人类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不尽探索与发掘的敬意和仰慕,是对感动过自己心灵、滋润过自己心田的文学表达告慰和诀别之情。在信仰缺失、精神匮乏、道德沦丧的时代,史铁生成了映射时代症候的一面镜子,一定意义上,他的文字成了医治时代之症和大众病态的一服良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新一轮市场经济改革如火如荼,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经济活动、文化结构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聚集,东部沿海地区及大城市逐渐步入消费

4、社会,形形色色的大众文化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主要的娱乐方式,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文学的黄金时代辉煌不再,文学逐渐边缘化了,在当代中国的文化结构和秩序中不再占据中心位置。  文学被推向了市场,确切地说是作家被推向了市场,创作主体遭受了一个困惑、尴尬到顺应的复杂的心理调适过程,开始为市场写作,为印数、稿酬、版税而焦虑,为票子、房子、车子而写作。市场是否认可似乎成了成功的唯一标尺。文学消费市场喜好什么?物欲的贪婪、情欲的迷狂、个人趣味,甚至凶杀、猎奇,不一而足。一时间,这类货色充斥市场,成泛滥之势。相对于中年作家,

5、更年轻的一代作家没有思想包袱和种种顾虑,在市场的汪洋大海里如鱼得水,小说开机印数不断刷新纪录,印数为王,他们中的佼佼者位居作家富豪榜前列,造就了市场时代的写作神话,令那些曾经辉煌过的作家感叹生不逢时。  九十年代至今的文学状况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场域变动的巨大动因,也有写作者与读者的互动、相互激发的因素,这需要深刻的理论剖析。但一个不争的文学事实是,文学与市场联姻,成了大众文化的小兄弟,热衷于金钱魔力,陶醉于欲望魔幻,放弃了对信仰、信念、理想、思想的追求,放弃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求索和叩问。文坛成了名利场

6、。信仰、精神、理想主义被弃之如敝履。还有道德,文学告别道德,社会上存在着去道德化大潮,对自我道德要求的狂踩和群殴,首先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的精英领域而不是底层民间(韩少功:《重提道德》)。作为文化精英的作家概不例外。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表征,文学的病症恰恰是社会生活的症候。当代中国社会状况复杂多变,进入价值多元的时代,很大程度上说也是价值失范的时代,旧的价值体系的有效性减弱了,新的价值系统没有建构起来。从传统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乐感文化,耻感文化,而不是罪感文化,没有形成日常生活中时刻践行的敬畏之心和精神律令。影响

7、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不是一种宗教信仰,但行使着类似宗教的功能,随着帝制推翻而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近现代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革命的历史,我们产生了红色革命信仰,革命的伟大力量是一种大公无私、舍身取义的信仰精神,革命信仰激励着一代代坚贞不屈的革命者为富强的中国美好的生活而英勇献身。及至文革时期,我们国家陷入了狂热的革命乌托邦。而在告别革命的时代,我们信仰什么?当今中国,在消费领域,无数中国人信仰拜金主义,名车、豪宅、奢侈品是其衍生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梦想着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生活,坠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渊,沦为动物性需求,成功人士、富

8、豪榜成了时代偶像。在生产领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权力和金钱,所有的事情都能摆平、搞定。而知识分子信奉犬儒主义。  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GDP跃居世界第二,并且会更加富强,但社会文明并没有同步跟进。有一个中国模式存在吗?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