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99880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阐释医改的“支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医改的“支架”阐释医改的“支架”导读:梗塞的初期阶段,人脑的布朗运动下降,他想弄清楚仪器是怎样进行测量的。在请教了多位北大的物理师之后,他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没有人能用医学语言进行解释。于是,他自己在北大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并且通过了美国的物理师资格认定,最终弄清了机器的原理和拆装。 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中国医学学科建设的不足之处,“我们的博士生2012年6月2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公开表示:“目前我国的心脏支架、耗材等,大量需要进口,价格高昂难以承担。”今后要在理工医结合方面有作为,国家应争取增加医疗仪器设备攻关的重大专项。 在此之
2、前,陈竺已经多次引用心脏支架作为例证,承认进口心脏支架在中国价格翻升的目前状况。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他还这样表明心声:“我的梦想就是农民得心脏病也能用上支架。” 医疗器械严重依赖进口,导致看病费用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医疗市场格局下,心脏支架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一直以来,医改的议题之重就是降价。无论是由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医保覆盖、统一招标采购减少中间环节的加价,还是对公立医院各项收费的行政调节,无一不是以减少个人看病负担为目标。然而,如果上游的费用制约难以实现,即便再精良的制度设计,也会显得乏力。如何实现医疗器械的本土化,让更多人分享
3、技术创新的成果,将是超出体制改革范畴的医疗布局。 医学技术研究之失 上世纪80年代,心脏介入支架手术开始进入中国。当时,支架全部是进口产品,每个价格4万元左右,加上手术费用,做一个支架,基本要花费6万~8万元。国产支架问世后,形成了对进口支架的价格优势,每个1万元左右。然而,进口支架的垄断地位并没有因此打破。同时,由于过度医疗的日趋严重,心脏支架手术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心脏支架手术的普及程度和医保较低的报销比率,使得这项费用成为很多家庭的负担。 心脏支架的进口依赖不过是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市场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逾八成被外
4、国跨国企业垄断,外国医疗器械在我国大医院占有率超过70%,与此同时,高端医疗器械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中低端产品研发,纷纷布局中低端产品的产销。面对如此强势的“跑马圈地”,国产品牌已经很难有插足的地方。根据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装备协会的统计,在中国市场上,高档数字医疗装备和用于骨科脊柱、关节等产品国内企业的占有率不到30%。 在2011年的医疗设备自主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院士感慨道:“在我们中国的医院里做个常规骨科手术,大小器材全是‘洋货’,本土的医疗器械仅为输液皮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这多少有点悲哀。”
5、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副处长韩鸿宾也有过同样的困惑,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刚成为北医三院的放射科医生时,就感到不解:“医院的诊断设备CT、核磁全都是进口货,价格动辄就上千万。”此后,韩鸿宾攻读博士,最终成为影像学的博士生导师,在科研领域的日益精进,让他对中国医学技术探索的目前状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的科研基本上是围绕国外的技术如何临床运用而进行,乍一听似乎很实用,但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国外的新技术和新机器做免费广告,飞利浦、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新产品,而我们的科研只不过是鼓吹他们的新技术如何好用,相当于把自己放在了别人产业链的末
6、端。”韩鸿宾说,医学科研人员应该是探索未知世界,而不是验证别人的新技术应用。 在医学理论研究的功用主义导向下,购置设备成了学科建设的代名词,医院院长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往往得意于又买了一台新机器,这成为学医改的“支架”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科建设的公认评价指标。而仪器增置同时与医院的声誉和经济效益挂钩,最终形成了仪器设备万能至上的医疗思想,这也是检查费、器材费居高不下的根本理由。 “对国外新技术的依赖使我们丧失了医学探索的工具,只能等他们的新技术出来,卖到中国市场,才能进行研究。”韩鸿宾说,中国的医学人员沦为进口机器的使用者
7、,正因如此,医学发现和发明便很难转化成可以实际运用的技术手段。 1999年,韩鸿宾还是一名博士生的时候,试图研究为什么脑梗塞的初期阶段,人脑的布朗运动下降,他想弄清楚仪器是怎样进行测量的。在请教了多位北大的物理师之后,他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没有人能用医学语言进行解释。于是,他自己在北大学习了数学和物理,并且通过了美国的物理师资格认定,最终弄清了机器的原理和拆装。 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中国医学学科建设的不足之处,“我们的博士生没有工程技术背景,要做到创新很难,影像学里面虽然设立了技术专业,但是没有对口的工厂,连参观都没有地方去。所以,
8、当医务人员在临床发现理由需要技术解决的时候,他不会用物理和数学的语言向科研人员提出需求。” 在医学技术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医疗装备产业的创新便无从谈起。这一理由也逐渐开始为层面所重视。2011年,国务院学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