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

ID:25690466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_第1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_第2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_第3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_第4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赵金森(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7)【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建筑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将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应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还应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合理性。文章从高层建筑的特点出发,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jyqkethodsandrelatedissuesZhaoJin-sen(NanjingArtsInstituteofArchitecturalDesignCo.,LtdNanjingJiangsu210017)【Abstract】thestartingcharac

2、teristicsofhigh-risebuildings,high-risebuildingonthebasicrequirementsforthedesignofstructuralsystemsandotheraspectsoftheanalysisaredescribed.【Key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建筑质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建筑类型与功能越来越复杂,高层建筑的数量口渐增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高层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1.高层建筑的特点1.1在相同的建设场地中,建造高层

3、建筑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这样可以部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地价高涨的问题。设计精美的高层建筑还可以为城市增加景观,如马来西亚首都的石油大厦和上海的金茂大厦等。但高层建筑太多、太密集也会对城市带来热岛效应,玻璃幕墙过多的高层建筑群还可能造成光污染现象。1.2在建筑面积与建设场地面积相同比值的情况下,建造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闲地面,将这些空闲地面用作绿化和休息场地,有利于美化环境,并带来更充足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例如在新加坡的新建居住区中,由于建造了高层建筑群,留下了更多地面空间,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绿化和人们休闲活动空间。1.3高层建筑中的竖向交通一般由电梯来完成,

4、这样就会增加建筑物的造价,从建筑防火的角度看,高层筑的防火要求要高于中低层建筑,也会增加高层建筑的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2.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2.1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载。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密切相关。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层数、高度和功能。2.1.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体系可灵活布置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但震性能较差,刚度较低,建筑高度受到限制,主要用于层数不多、高度适中的高层建筑中。2.1.2剪力墙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

5、度大,其主要缺点: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及旅馆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剪力墙结构适合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2.1.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都大大提高了,在地震作用下层间变形减小,因而也就减小了非结构构件(隔墙及外墙)的损坏。在非地震区还是地震区,这种结构型式都可用来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目前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2.1.4筒体结构。单个筒体可分为实腹筒、框筒和桁筒。实际结构中除烟囱等构筑物外不可能存在单筒结构,而常常以框架——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多筒体结

6、构和成束筒结构形式出现。2.1.5巨型结构。巨型结构一般由两级结构组成。第一级结构超越楼层划分,形成跨若干楼层的巨梁、巨柱(超级框架)或巨型衍架杆件(超级衍架),承受水平力和竖向荷载,楼面作为第二级结构,只承受竖向荷载并将荷载所产生的内力传递到第一级结构上。2.2不同的结构体系所具有的强度和刚度是不一样的,因而它们适合应用的高度也不同。一般说来,框架结构适用于高度低,层数少,设防烈度低的情况;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可以满足大多数建筑物的高度要求;在层数很多或设防烈度要求很高时,可用筒体结构。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3.1结构的规则性。3.1.1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

7、构体系。高层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2)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3.1.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2)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3.2规则结构的主要特征。高层建筑及其抗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