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8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8例临床分析

ID:2567210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手-足-口病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手-足-口病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手-足-口病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手-足-口病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手-足-口病8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是以手、足及口腔出现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主要侵犯儿童,但在暴发流行时也可见于成年人。多在夏秋季流行。现将2006年1~12月我科经治的8例患者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例,女5例,男女之比为1:1.67。1~4岁6例,5~9岁2例,以1~4岁为多,占75%。发病季节5月份发病1例,占12.5%,6月份发病1例,占12.5%,7月份发病6例,占75%。1.2临床特征1.2.1一般情况发热4例,腋温最高39.4℃1例,余下7例均在37.0℃~3

2、8.0℃之间,发热持续时间4~6天。(2)流涎3例。(3)恶心、呕吐4例。(4)咳嗽6例。(5)咽赤、咽痛8例。(6)腹痛1例。(7)眼结膜充血1例。1.2.2皮疹发热第2~3天出疹者6例,第4天出疹者2例。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掌、足底为主,初起为玫瑰色斑丘疹,1~2天变为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疱疹如豆粒大小,圆型或椭圆形,3~8天结痂,结痂脱落无瘢痕。1.2.3口腔病变与疱疹几乎同时出现,初起为疱疹,迅即破溃,留下浅溃疡,疼痛异常,患儿不愿进食,3~5天自愈者7例,8天愈合者1例。1.2.4其他本组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浅表

3、淋巴结、心、肺、肝、脾检查均无异常。1.2.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者3例,(3~8)×109/L者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本组病人全部做免疫功能检测,其中淋巴细胞转化率为23.5%~49%,均低于我院正常值(70%),E玫瑰花形成试验低于正常者4例,余4例在正常范围。因本组病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处理。2治疗与转归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疗法,予以抗病毒、VitC、VitB1、VitB2等。有全身症状者静滴喜炎平5~10mg/(kg·d),无全身症状者口服蓝芩口服液。所有患者均在8天之内痊愈。(

4、责任编辑:admin)3讨论本病1957年发现于新西兰和加拿大,在英美、东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国家中流行。手足口病已成为小儿常见疱疹性疾病之一[2]。本病的病原不是单一病毒所致,近20年的研究证明,C-A16和肠道病毒71(简称EV71)两种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此外,CoxA10、A5、A7、A9、A4、A2及CoxB1~5等病毒亦可发生[3]。它们都属于Pieoma病毒。但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国外有本病流行的国家病原体分离结果证明,EV7大有取代C-A16之势,柯萨奇B组尤其B5型所致者常合并心肌炎,

5、症状较重,而A16型所致者偶可发生心肌炎,预后好[4]。流行病学:本组年龄4岁以内者占75%,与Alder氏报道相同。本病全年均可发生,6~8月份是高峰季节,本组病例发生在5、6、7月,7月份占75%,与文献相符。由于疱疹液、咽喉及便中含有很多病毒,传染以飞沫,被污染物经口感染,经污染的水亦可传播,这可能是本病之所以常流行于夏秋季的重要因素之一。诊断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特殊,大多数易诊断,常以发热开始,手足远端出现斑丘疹或小水疱,好发于手掌、足底、下肢及臀部,口腔疱疹几乎与皮疹同时出现,皮疹破溃留下浅溃疡,分布在舌尖、舌缘、

6、咽峡部、软腭及颊黏膜等处。随着热退,疱疹及溃疡自愈,伴随症状有流涎、咳嗽、食欲不振、咽部充血等,病程在1周左右。鉴别诊断与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口腔炎、水痘等鉴别。治疗本组病例全部做免疫学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只能增强吞噬系统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调节B淋巴细胞免疫效应,可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及疱疹结痂,今后有待继续积累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