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

ID:25670617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_第1页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_第2页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_第3页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_第4页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论文摘要:大学精神是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动力。通常学术界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为: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等等。大学精神应关注摘要:大学精神是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动力。通常学术界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为: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等等。大学精神应关注人的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乃至对一所学校、对传承人类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关怀和使命感。因此,现代大学精神更应加关注培养学生精神品质。关键词:上善若水;水的品性;大学精神随

2、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精神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从个人角度分析,“精神”就是其自身的“魂”,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魂”都丢掉了,其躯干就如行尸走肉。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大学来说,大学精神也是其自身前进、发展的灵魂。我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学精神是指引大学发展的指南针,因此,如何定位大学的这一指南针是值得我们去分析的。一、浅析大学精神1.大学精神的内涵目前,对大学精神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精神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3、他是既抽象又具体,之所以抽象,是因为它隐含于大学人所具有的理念、理想和价值追求之中;之所以具体,是因为它是大学人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活力和心理状态。我们可以给大学精神作以下界定,即所谓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淀、选择、提炼、发展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以及其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式和状态式[1]。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众意识。它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又

4、体现大学人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并且融一个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体,成为大学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动力[2]。2.现代大学精神的演变现代大学最早始于1810年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其首任校长费希特在就职演说时就阐明了柏林大学的基本精神。“这所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以追求真理为主旨,它不是根据政府一时的政治利益和党派、教派的狭隘眼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恰恰相反,这所大学是以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以人类进步和人的完善发展,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主旨。”中国近代大学精神是随着近代大学制度的引入而萌生和发展的。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5、“学术独立、思想自由”,30年代梅贻琦先生提出的“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是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典范。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主义”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他对北大实行革故鼎新,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仿世界各学府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奠定了北大“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传统。清华前身清华学堂,是由“庚子赔款”创办的留美预备学校,早期校长唐国安、周诒春就重视学生品格、注重培养“清华精神”。周诒春提出“德智体”三育并进的教育方针。1914年提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并日益凝练成为清华的传统精神[3].五四运动使“民主”与

6、“科学”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于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每一所中国的大学都逐渐增强了科学意识,形成了科学精神。如“求是”是浙江大学的校训,这是竺可桢在1936年任该校校长时所制定的校训。中国大学精神,可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中国近代大学已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古代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办学理念而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了。可惜,从近代以来,中国大学是处于列强侵略、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社会变革的环境之下;解放前,中国大学又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干涉。1927年,蒋介石提出的“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在大学里实行训导制度,使大学完

7、全失去了办学的自主权,成为国民党的统治工具。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大学以苏联大学模式为蓝本对旧的高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使大学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否定了大学精神中相当多的积极内容。特别是十年“文革”,更是把大学精神破坏殆尽,使大学教育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大学精神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大学精神提出了新的一些要求,加入了“创新、发展、和谐”等因素。分析了“上善若水”中水的品性,纵观了我国大学精神的演变之后,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水的品性中挖掘我国现代大学精神。

8、二、从水的品性分析大学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