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ID:25645627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_第1页
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_第2页
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_第3页
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_第4页
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论文.freel,是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地点。1.2小区游园小区游园是指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面积较居住区公园略小,但能满足基本的居民生活和休闲。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0.3~0.5km4。1.3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是一种特殊的绿化形式,主要利用各种藤本植物、部分矮小乔灌木对墙面、棚架、阳(窗)台、立柱、高架桥等建筑进行绿化美化,对城市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美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垂直绿化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了空间,大大提高了城市绿量,增强了绿化的立体效果。由于攀援植物随着物体外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软化了建筑的生硬轮廓,并与城市绿化

2、融为一体,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装饰效果。1.4屋顶花园屋顶结构负重有一定的限度,屋顶绿化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这是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的重要区别。因此,应根据屋顶的不同负荷量制定种植层高度及植物配置。种植土应选用轻质材料,同时要注意防水、防渗漏5。1.5室内花园室内花园,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室内植物布置室内空间,增加植物,这适用于小区的会所、管理用房等,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景观。2居住区植物选择原则居住区的植物配置,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同时,兼顾视觉环境景观,使人口密集的居住建筑区成为舒适

3、、优美、健康的绿色环境6。2.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要使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培条件基本适应,以保证植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7。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为辅,根据功能与造景要求合理配置其他经济且成活率高、并能充分显示地方特色的植物8。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还可在体现城市特色的基础上,体现小区特点,利用较统一的植物,营造出区别于其他小区的独特之处。2.2充分考虑季相和景观的变化生活在现代化都市和相对固定室外空间的人们,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常常是人们最直接感受自然的方式。因此,居住区内一般应多配置具有春花、夏荫和秋叶的植物,搭配少量常绿树,以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

4、绿的效果9。现在一些地区的居住区为了追求四季常绿的效果,往往多种常绿树,而忽视四季植物景观的变化,使植物景观变得单调,更使居住区内的植物群落变得单一化。2.3乔、灌、草、藤、花结合,提倡垂直绿化城市中用地紧张,居住区绿地面积有限,但相关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在30%以上,旧区改造应达到25%10。因此,绿化设计要注重乔、灌、草、藤、花结合,特别提倡垂直绿化,注重立体效果。利用一些藤本、攀援植物,结合花架、景墙等园林建筑,既能遮挡不雅物件,又可形成遮荫棚,为居民提供休息、纳凉处。3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

5、生态学互相渗透11。这种生态化的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园林设计师开拓新思路,在设计中注重环境的生态性及景观效果,力求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3.1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体现生态性,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景观,达到好的效果。首先,植物景观应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创造出宜人的自然景观;其次,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活动,充分发挥植物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12;最后,植物的

6、配置要充分科学,建立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3.2艺术性原则艺术性是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备的特性13。居住区中的植物景观应重点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在强调景观环境形象时首先需要的是鲜明而优美的视觉感受,突出建筑与外部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多种处理手法,塑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部空间。植物丰富的色彩季相变化和外形的不确定性是建筑物所无法比拟的。4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园林所产生的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或充分体现。因此,发达国家对城市绿化建设及相应

7、管理都非常注重长期规划管理。我国居住区建设数十年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在规划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详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指标体系,绿地率最低为30%,小区人均公共绿地最低为1m2。由于国家标准中对于绿地率的统计并未按实际的植物种植面积来计算,而是沿用了城市规划中的统计方法,所以造成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求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追求大树,忽视实生苗的使用,反生态的过密种植,这种急功近利、违反生态规律的做法为日后管理埋下隐患,那些由于断根截枝处理而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