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43615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因素探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因素探析论文..毕业【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得到繁荣发展,建设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立足中国实践,体现中国文化、凝聚中国智慧、反映时代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而对理论创新前提的研究则首当其冲。2004年1月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指出..毕业,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8月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2、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的哲学社会科学,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要求得科学技术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是难以想象的。理论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它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意识形态的指导,是历史的选择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保证。历史的选择往往以其惯性使人们在现实中作出同样的选择。但是,历史的选择终究不能完全左右现实的选择。在历史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需要在变化发展了的现实环境下,采取恰当的有效
3、的措施加以坚持和巩固。同时,马克思主义与一般自然科学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和价值倾向性,马克思早就公然申明自己的学说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的,这一意识形态特征和价值取向,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正确的研究取向和价值原则,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用先进的思想、正确的观念教育群众,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一、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也要意
4、识到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恩格斯曾一再告诫后继者们,“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们从不害怕自我批判,也不掩饰和否认自己的思想、理论中包含不确切以至错误的因素,而是自觉地清理自己所受旧哲学的影响,十分注意揭露、纠正自己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以至错误。马克思不但坚持彻底的自我批判精神,而且对于自己哲学的科学的批判本质,也是一以贯之的,他明确地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
5、界。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自觉的自我批判精神及其独立的社会批判意识,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同时这种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也是社会充满活力的标志,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要条件,缺乏批判的继承只是思想的懒汉,科学的态度应是积极地扬弃。二、理论创新必须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2006年11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强调:加强原典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十分重要,包括理论的原典和实践的原典,前者是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和客观逻辑,后者则是直面当代建设中的现实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从
6、某种意义上说,学术创新的过程就是问题不断深化和新问题取代旧问题的过程。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并在积极回应中创新理论、繁荣学术;着眼于前瞻性问题,对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作出超前性、预测性研究,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学术与政治的和谐一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体系是19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后经李大钊介绍成为当时中国众多理论中的一支,因其内蕴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完美统一,并经中国革命长期实践的印证而成为中
7、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自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学术性和政治性两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学术性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把握自身和对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超验的特点,它总是诉诸和指向一般或普遍物,在本性上是否定一切既有的、现存的东西的,也包括否定既有的、现存的政治。从政治特性来看,则具有具体的和现实的特点,它总是诉诸和指向当下和特殊物,寻求现存的合理性及其论证,为无产阶级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