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3377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以舌苔、体位为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舌苔、体位为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摘要】 目的:探讨以舌苔、体位为主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舌苔和体位将患者分5型予以治疗。结果:分型论治比常规疗法疗效更佳。结论:以舌苔、体位为主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见效快,疗效巩固的特点。【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舌苔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慢性胃炎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之一,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其症状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痞满、胀闷不适,无明显疼痛,触之无形等,本病由于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故临床治疗较
2、为棘手,笔者近年来博采诸多名家经验,潜心思索,独创了一套以舌苔与体位为主要辨治要点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分型 以舌苔和体位为主,将所有病例(已经胃镜检查确诊)分为无苔与有苔两种,无苔患者根据舌质的红与淡分为胃阴虚与脾阴虚两种证型,有苔患者根据体位分型:直立位时症状能缓解者称为气逆型,平躺位时症状能缓解者称为气陷型,各种体位情况下均不能缓解,尤以坐位时明显者,称为气郁型,临床以5型分治。 2治疗 2.1胃阴虚型辨证要点:舌光净无苔,质红,此型临床多采用清养法,用叶氏养胃汤加减
3、。沙参15g,麦冬15g,扁豆15g,桑叶10g,玉竹15g,太子参12g,白芍12g,鸡内金12g,丹参12g,甘草10g等。 例1杨某,男,41岁,2005年8月12日初诊,自述有胃病史5年余,经常胃脘胀满痞塞,初期服用吗叮啉及雷尼替丁能缓解,后渐乏效,近来情志郁怒后加重,胃中灼热胀闷,似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燥2~3日一行,舌质红,龟裂无苔,脉沉细数,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考虑证属胃阴虚,予清养法。处方:沙参15g,麦冬15g,扁豆15g,桑叶15g,玉竹15g,太子参15g,白芍15g,丹参
4、12g,鸡内金10g,生谷芽、麦芽各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4剂后症状明显缓解,略加减续服12剂,诸症消失。 2.2脾阴虚型辨证要点:舌光净无苔,质淡,此型临床多采用淡养法,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扁豆15g,陈皮15g,山药15g,莲子肉15g,砂仁5g(后下),白芍15g,黄芪15g,麦冬15g,甘草10g等。 例2张某,女,69岁,2005年5月2日初诊,自诉有胃病多年,经常胃脘部饱胀不适,曾服多种胃药,仅能缓解一时,近年来渐加重,半月前由于农忙劳
5、累过度,自觉胃中胀闷不通,饥而不欲食,进食后稍舒,口不干,倦怠乏力,渐消瘦,舌质淡,脉细弱。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考虑证属脾阴虚,予淡养法。处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扁豆15g,陈皮15g,山药15g,莲子肉15g,砂仁5g(后下),白芍15g,麦冬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后即有好转,后续进30余剂,诸症消失而愈。随访1年,偶有发作,服上方2~3剂即愈。 以上两种证型,依临床所见胃阴虚证者较为少见,其舌质必须见鲜红,临床时常遇前医误诊为胃阴虚反复予清养法
6、无效,而笔者改用淡养法即收速效的病例,故辨清舌质红淡为临证要点。 气逆、气陷、气郁3型有共同的病理特点,即气机升降失常。我们在参阅薛氏所著《十年一剑全息汤》后发现全息汤具有顺畅三焦,调节气机的作用,故此3型均以薛氏全息汤: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瓜蒌10g,薤白10g,枳实10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2g,生地10g,牡丹皮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枚[1],为基本方予以加减。 2.3气逆型辨证要点:患者直立时症状能明
7、显缓解,此型临床多采用降逆法,药用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半夏10g,苏梗15g,加全息汤加减。苔黄腻者加黄连5g,藿香、佩兰各15g,薄荷4g(后下);苔白腻者加白蔻仁5g,薏苡仁30g,藿香、佩兰各15g,薄荷4g(后下);口干者加知母10g;胃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g,徐长卿15g;食少者加鸡内金15g;生谷芽、麦芽各15g。 例3沈某,女,70岁,2005年10月15日初诊,有胃病史8年,自述8年来遍尝各种中西药,但效果欠佳,1月前因情志不畅后病情加重,胃脘部痞满胀闷不舒,嗳气频繁,不能平卧,
8、直立时症状能减轻,不欲饮食,大便数日一行,偏干燥,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弦。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考虑属气逆证,予降逆法治疗。处方: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半夏10g,苏梗15g,黄连4g,柴胡12g,桂枝10g,白芍10g,瓜蒌15g,薤白10g,枳实10g,苍术10g,陈皮10g,厚朴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生地10g,牡丹皮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药进3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